官至宰相被连降九级,沦落金华守城门,金华

2023/5/5 来源:不详

这是一部暴露年龄的电视剧,相信很多70后80后都看过。而对于金华人来说,这部经典的电视剧里面还出现了金华的元素。

连降9级

金华城门

从宰相被贬为城门官

没错,这就是堪称经典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张国立、王刚、李保田铁三角。

电视剧有戏说的成分,虽然史料并没有该事件的相关记载。但是刘罗锅连降9级,沦落金华守城门的故事还是在金华的民间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所以,今天,金华高楼迷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金华古城门的那些事!

金华建置时间早,曾先后为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

唐昭宗天复三年(年)四月,钱武肃王在今址建城墙,城周九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厚二丈八尺。

北宋宣和四年(年),知州范之才重建。周围十里,基宽三丈,面广三之一,高倍之。原有城门十一。不久,四门毁坏,存留城门有七:东为赤松门,南有八咏门、清波门、长仙门和通远门,西为朝天门,北有旌孝门。元顺帝至元年间(—年),元统治者下令毁城,古城尽废。

明清时期,金华城墙曾多次修筑。光绪八年(年),知府邹仁溥重修旌孝门迤南至迎恩门一段;光绪十二年,知府陈文喙继续重修,自迎恩门迤北至旌孝门一段。全城周长九里多,城墙高约二丈三尺,基宽近三丈,面广九尺多,垛高五尺。原有城门十一,存者为南面的清波门(俗称柴埠)、东南的八咏门(旧名元畅门)、东面的赤松门(俗呼梅花门)、西南的长仙门(俗呼水门)和通远门(俗呼望门)、西面的迎恩门(旧称朝天门,俗呼兰溪门)、东北面的旌孝门(俗称义乌门);已闭的四门为双溪门、至道门、清波门、天皂门(也称天柱门)。各个城门旁均建造营房。朝天门、旌孝门和通远门都有月城。金华城东西长,南北距离短,南临大溪,东、北、西三面有城壕环绕,依山带水,坚固可守。

另据明万历《金华府志》及光绪《金华县志》载,旧子城在大司前谯楼至星君楼,及大司后披仙台一带,周四里。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即后来大司前谯楼),东为熙春门(有小井巷路通东市街),西为桐树门(后建星君楼于其上,原有桐树十余株,高与城楼齐),北为金华门(大司后东边坡下路口)。相传子城废于宋朝时,明万历时尚留保宁门和桐树门。

金华城门之赤松门——“铜金华”防守最弱的地方?

与万佛塔一起重建的金华赤松门

赤松门,俗称梅花门。年1月8日,据市民反映,在高山头古城旅游开发项目施工现场内发现一段疑似古城墙遗址,金华市文物局立刻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查勘、论证,经确认该遗址为赤松门古城墙一部分,城墙遗址长50.16米,整体呈斜坡状,树木丛生,并混有不少晚期建筑的断壁残垣。西侧残存部分古城墙的外墙体,紧贴新建赤松门,由红砂岩条石砌筑而成,高约4米。东侧也残存有部分条石砌筑的墙体,但相比西南端砌筑条石尺寸较小,且不规整,有民房屋顶状痕迹,高约3米。

赤松门靠近婺江的一段城墙。

金华城由于城墙坚固,又有婺江天险,自古以来就享有“铜金华”的美誉。

元朝至正十八年(公元年),明朝开国大将胡大海带领3万多人进攻金华城。金华城守军首领毕竟也是条蒙古的汉子,不肯投降,拼死抵抗。胡大海攻城2个多月,未果。

12月,朱元璋亲自率领10万兵马来攻,也未能破城。

万般无奈,朱元璋只好另谋良策。一日,率领几个谋士,在几个本地人带领下,悄悄来到金华城东南10多里的积道山,爬到山顶观察金华城市地形。

远望金华城,东、西、北三面全是丘陵高坡上建的城墙,下面还有护城河;南面就是河面宽广的婺江。整个城市可谓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这是唐朝诗人严维《送人入金华》中的名句。明月和清风,一直流传的是,该诗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还代指明月楼和清风龙头。据记者考证,应该是先有诗句,再有楼,因为修建外城墙是唐朝以后的事情。

清风龙头地名,始于何时,无从可考。古代金华人往往描述金华城像一条龙,龙头就在城东的通园溪和婺江交界处的高山头,因为位置高,又是最东面,于是大家就称呼那一带为“清风龙头”。

这时,有人把这首描述金华城之美的诗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对“清风龙头”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觉得这个城市更像一头猪。猪最弱的地方,无非就是脖子。

朱元璋再次仔细观察地形后,心生妙计。

当夜,朱元璋命令手下会游泳的士兵,直接从猪脖子——梅花门攻城。元朝守将,从未想过朱元璋会从婺江上夜袭。

结果可想而知,金华城当晚就被攻破了。《明史》中说,朱元璋破城后,还活捉了元朝守将——浙行省御史台御史帖木烈思和石抹厚孙等人。

朱元璋占领金华后,把金华当作立足江南睥睨天下的核心根据地来经营,将婺州改为宁越府,并设中书分省(类似于国务院分院),完善了行政和军事机构。(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金华城门之兰溪门——原来的郊区成了现在的市中心

关于兰溪门这个称呼的来历,在金华地方名人章竹林所著的《血溅兰溪门》里曾经写道:“清朝道光年间,当时金华有八座城门:天皇门、旌孝门、赤松门、八咏门、清波门、长仙门、通远门和迎恩门。因为迎恩门是通往兰溪方向的,百姓又称之为兰溪门……兰溪门那时本来人不多,就是早市热闹一阵,到下午就冷清清了。”

西大门老照片有人说,西大门就是兰溪门

那时,金华城很小,往北出了兰溪门就是出城。可如今,迎恩门城墙已经荡然无存,兰溪门的称呼却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在有些老金华人眼里,所谓的金华市区最北边便是兰溪门了,出了兰溪门,那就是乡下,原因也就是在这里。

关于兰溪门的奇闻异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曾经更有网友写成了小说——金华诡异录:那些让人背脊冒汗的往事(第一篇:魂断兰溪门)。小说小说,大家纯当饭后一乐。

兰溪门可以说是目前金华最负盛名的一座门了,一是位于市中心,二是因为兰溪门市场,而今,兰溪门市场批发功能已经搬迁。原地块据说将成为一座社区精品菜场。

金华城门之旌孝门(俗称义乌门)——明朝乡间少女,被肉店屠夫摸手调戏,夺过屠刀,斩断自己被摸过的手臂

旌孝门,又叫义乌门,大概是因为这里是金华府城前往义乌县城的一条必经之路。

金华城东现今还留存着一条老街:旌孝街。道光《金华县志》记载,旌孝桥南称义乌门街,桥北称东关街。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桥南称旌孝门大街,桥北称游宅街。年6月前,分为三清殿,冯宅岭背,旌孝街,游宅街等地段名。年7月并称旌孝街、游宅街。年11月两段合并改称军民路。年3月复称旌孝街。据传明朝时有吴姓乡间少女,家贫事亲至孝,为母病来城里买猪肉,被肉店屠夫摸手调戏,她愤怒的夺过屠刀,斩断自己被摸过的手臂,因流血过多死于义乌门外的石桥上。石桥后来被命名为旌孝桥,街以桥名(来源:金华图书馆金华地名志,书名金华高楼迷可能记错了,敬请海涵)

街以桥名,或者,门也以桥名。(金华高楼迷注)

金华城门之八咏门——公元年,金华惨遭屠城之灾

八咏门位于金华古城东南,又叫玄畅门。为什么叫八咏门,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有一座八咏楼(更久以前又叫玄畅楼)。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词人李清照曾在此楼写下千古诗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金华八咏楼

今人修建的八咏门牌坊

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崇祯自尽,南明建立。国家危亡之际,明朝一大批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纷纷投降清军。贪官朱大典却经受住了考验,誓死不当亡国奴,决意与清军决一死战。

朱大典回到老家金华,散尽家财,把多年积蓄全部捐出,购置火药军器,招募壮士组织乡勇团练,日夜操练,守卫桑梓。年,清军大部队南下浙江,重重包围金华城。朱大典没有被清军气焰吓倒,多次拒绝清军高官厚禄的引诱招降,与清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攻防大战。

朱大典率领军队坚守孤城20多天,浴血奋战,歼敌无数。最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在新修的一段城墙被清兵集中的炮火轰破后,清兵才大举烧杀入城,但朱大典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将士大部分战死,朱大典才从容召集家人、幕僚32人,环坐在八咏楼,靠近火药库,毫不犹豫地点燃导火线,在爆炸声中以身殉国。

金华古城门之水门(又叫长仙门)——水门外江水非常深,金华人传说这里有“水怪”

在康熙版《金华府志》中,保存有手绘的《金华府城图》,其中就标识有长仙门,长仙有“大仙指航”的意思。它是当时金华人沿水路去杭州等地的最主要门户。是古时金华入城最重要的水路门户,俗称水门。

关于长仙门,历史上也有不少传说。

1、陈友谅兵败,九员大将后代漂泊在水上

帝壹城南部的城墙

金华还有不少老人记得水门外江水非常深,每年夏天洪水来,都会淹死不少人,所以大家都传说这里有“水怪”。这水怪长什么样,却谁也没见过。

不过,当时大家能经常看到的却是江面上漂浮的渔船。据说里面奇怪的渔夫,常年累月生活在船上。除了通过水门上岸买点东西,从不上岸。

这些渔民,一说这些人是陈友谅部将的后代。

民间传说是这样的,元末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夺天下,陈友谅被打败后,他手下九员大将姓“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的家族被朱元璋贬为贱民,世代以捕鱼为业,不得穿鞋、不得在岸上建房居住、更不能与岸上人通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水上渔民部落。他们自相婚配,世代居住在船上。钱塘江流域的干支流上,都有这些渔民分布。

婺江也不例外。雍正十三年(年),严州府淳安县人方楘如所作的《百五岁老妪》就有提到这些渔民在婺江上生活。“妪陈氏,本渔舟妇。渔舟凡九姓,男来女往,世婚媾如朱陈村。相传故陈友谅水军也。友谅败死,水军散走东下,其后杂隶衢、婺、严三郡,为舟师所隶之。”

意思是这些渔民本是元末陈友谅的水军,陈友谅失败后,他们移居到浙江上八府的严州、衢州、金华三府水域,受隶于当地水军。

在金华,水门是唯一允许他们上岸的码头。

水门巷

2、水门一带“茭白船”不少,舫女歌喉婉转

对于这些漂浮在水门外的渔船,金华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说。

这些渔民是故宋遗民,因爱严陵山水,带着眷属浮居水上,专业捕鱼为生,不与陆地居民通婚姻。这些船的叫法很多,有“江山船”、“九姓渔船”、“钱江画舫”,还有“茭白船”。据说,兰溪到新安江一带都有分布。

据说他们原来都是世家后裔,平日娇生惯养,所以除了浅吟低唱以外,就没有其他的擅长了,日久天长,谋生乏术,只好靠着歌喉,卖唱度日。这种花舫,俗称歌妓船,由于舫尾置炉灶处突然耸起,故又称茭白船。

晚清时期,婺江水门一带的茭白船也为数不少。兰溪茭白船尤盛,从水门棺材垄至朱家码头,曾漂浮着高高低低、红红绿绿、沉沉浮浮的茭白船,为数达90多艘。

“茭白船”这个称呼,现在金华地区尤其是兰溪不少上年纪的人,都还听说过。当年那种画舫如云、歌舞笙箫的场景,却只能留在想象中。

金华城门之保宁门——担负着“保宁”使命

金华保宁门位于老城区婺江北岸,八咏老街的尽头,是二00四年在原址废墟上重建的,也属古子城复建工程的一部分。

保宁门所谓“保宁”,是指城池在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其防御功能不可低估,婺城古有“铁城”之誉。“鼓楼”或称“谯楼”,同样担负着“保宁”使命,平时报更报警,防火防盗;战时瞭望敌阵,鼓角连营。然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城墙对现代军事,更鼓对钟表流行,均已失去其实用价值,而被冷落、废弃。

金华古城门之金华门——面对金华山的城门

金华门位于金华子城北部,面对着金华山,因此,被命名为金华门。

位于金华市区将军路鼓楼里交叉口的金华门遗址

金华古城门之通远门——金华古城南大门的历史雄姿将重现

通远门,俗称望门,附近还有望门楼,是明清时期的城墙。历史上,通远门外就是小码头,是进入金华城最重要的水路门户。通远门也是当时金华人沿水路去兰溪、杭州等地的最主要通道,通远即为“通往远方”之意。经专家考证,通远门古城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通远门古城墙是目前市区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的两处古城墙遗址之一。

修复中的通远门古城墙

随着国际大酒店整体提升改造,古城墙南侧原先倚墙而建的临时店铺及早餐点陆续拆除,已经破旧不堪的古城墙将全部展现出来,不仅与所在地块的城市环境格格不入,也存在安全隐患。

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蒋金治:准备以“修旧如旧,保持历史风貌”的原则对古城墙进行修缮。

小码头新建的牌坊——金华渡

金华古城门之解放门——年5月7日金华解放

解放门,是金华人民为纪念金华城解放,在原三牌坊(今胜利南街)南端近八咏滩处搭建的门坊。解放门是解放军入驻金华的胜利之门。

位于胜利街八咏路交叉口的解放门碑记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突破长江天险,分数路突进浙江,5月3日,解放杭州。二野所部从皖浙边境入浙,向浙赣铁路线挺进。

作为浙赣线上的重镇金华,形势急剧变化,国民党部队陆续从金华南撤。为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国民党军撤退前的破坏,金华城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于5月6日成立了金华城工委和金华城工办事处,对国民党金华城防司令部、金华县警察局等进行策反,并组织学生纠察队,开展护厂、护校、护城工作。

6日,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三十四师在师长李德生、尤太忠的率领下,从建德向金华挺进,截断浙赣线,解放兰溪。7日凌晨,先头部队三十五师一○四团抵近金华。一营从上浮桥、通济桥一线进击,截断金华至永康的通道;三营占领火车站。国民党军残部稍作抵抗后大部弃城逃窜。解放军突进城内,金华解放。当日上午,二野三兵团十一军先头部队三十三师在军政治部主任刘华清和师长孟警宇率领下,自安徽屯溪途经淳安、遂安(今属淳安县)、衢县上方和汤溪(今属金华市婺城区)古方开进金华驻防,并布置一个营卫戍城防,后续解放大军陆续进城。

金华城工办事处开始在原国民党金华县政府正式对外办公,接连发布《告金华社会人士书》《关于收缴枪支弹药和取缔散兵游勇的规定》《关于保护城市私营工商业的通告》《货币暂行办法》等布告。学生纠察队、工人纠察队和部分起义警察全副武装,在金华城内各主要街道、车站、码头、银行、仓库、工厂、学校、商店、交通要道警戒巡逻,守护回到人民手中的财产,维持社会秩序。英士大学、金华中学等校师生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举横幅,敲锣打鼓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欢庆金华解放。各界群众也纷纷自动加入游行庆祝的行列。解放当天,金华城一片欢腾,全城各厂商照常营业,学校照常上课,社会秩序井然。

金华古城门之清波门、熙春门

位于婺州公园的清波牌坊,不知道牌坊上“清波”两个字是因为清波门还是仅仅只是因为牌坊前有一汪清水的缘故。

熙春门,大概就位于熙春巷的附近吧,关于熙春门的资料很少,大概一直以来就是金华一座普普通通的城门吧。现在的金华饼一条街,金华网红打卡点,算是熙春门的高光时刻吧。

站在熙春巷高台上往东望去,金华秒变婺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