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浙江中国小康网
2023/4/21 来源:不详天上婺女星,地上婺州城。婺城地处“浙江之心”,是“一带一路”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重点城市,是浙江省第二大信息港和第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区。婺城是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最大的杜鹃花产业基地,“花满婺城”四季如画,是江南天堂、宜居名城。
在过去的年,婺城区获得21个国家级集体荣誉,53次登上央视,76项工作获省委省政府和省级部门表彰表扬;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9.23亿元,实现最短时间恢复企业生产;“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以全国第三的佳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科技创新指数达到.8,跨入全省第二梯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8个学校项目、7个卫生项目落地开花,平安建设全省十五连冠,乡创婺城行动圆了更多百姓致富梦……
在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蔡艳看来,婺城的县域治理模式也犹如“一朵金茶花”的成长过程,经历了生根、萌发、绽放,才结出如今的丰硕果实。
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蔡艳(左)与《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深入交流
生根——一张思维导图下的顶层设计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蔡艳指着会议室墙上的一张思维导图说:“这就是婺城县域治理的‘双城’战略全景图。”
什么是“双城”战略?“婺城虽为金华主城区,但存在‘弱区强县’、城乡统筹,‘四年三巡’政治生态亟需重建等难题需要破解。”蔡艳解释说,“双城”战略,即打造“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是破题路径。
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重大部署,这是浙江省的发展大局。作为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金义都市区”的核心区,婺城的使命就是要建设具有现代化、高质量、竞争力强的都市核心区,发展都市经济。然而,婺城区首位度并不高,如何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蔡艳说,要从根本上进行思维创新,摆脱原有的“盆地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唯有登高望远,跳出婺城看婺城,才能在大格局、大视野中谋定婺城发展方向。”
蔡艳介绍说:“都市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这也是‘双城’战略的最后落脚点,通过花满婺城、优学婺城、健康婺城、人文婺城、婺城水、平安婺城等“六大幸福城”建设,让百姓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建设‘双城’,是我们的战略方位,是‘八八战略’的婺城实践,也是校准建设‘重要窗口’婺城坐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婺城样板和高地的科学蓝图,更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期待、符合婺城实际的总战略。”
萌发——“五朵金茶花”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在“双城”战略的引领下,婺城区以“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来统筹谋划全区的产业布局和城乡空间,擘画“五朵金茶花”产业新格局,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
“以往,婺城的水就是水,近年来,通过做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四篇“水文章”,打通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现在的水已变成了释放都市产业新动能的有效载体。”蔡艳向记者介绍了“五朵金茶花”计划中“休闲旅游之花”的一个具体案例。年10月,在婺城区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燕语湖畔,一场山水相融的高水平钓鱼竞技赛事激情上演。当天,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名选手和名网红竞钓大师参加赛事,1.6亿多人次在线观看,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多万元,探索出“垂钓赛事+网红+电商”的经济新业态,并吸引总投资60亿元的观云小镇项目落户度假区。
据了解,北山逶迤,南山旖旎,“休闲旅游”之花绽放的婺城区在年共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亿元。
除此之外,以规划3.96平方公里的飞扬小镇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材料之花”、以占地13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之花”、以城北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代表的“科创文创之花”、以婺城新城区为平台的“智慧经济之花”,无不展现出蓬勃生机。年,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落地婺城,完成金华海关首单“”“”业务。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婺州英才创新园启动运营,实现网络赋能增效。网络直播、网红带货和社交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实现网络零售额.1亿元,带动线下消费超3亿元。
发展的动力在人才,如何让人才扎根婺城?近年来,婺城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生态最优区”,培育区域创新的“浙中硅谷”、群英汇聚的人才洼地。蔡艳介绍了具体做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融合样板项目,在上海、杭州建立科创飞地,唱响科技人才创新“双城”记;实施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样板项目,推进国际创新合作,全力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实施青年引才“聚婺工程”,加大大学生来婺就业创业扶持保障力度,年新引进省级及以上领军人才16人,新增大学生就业超1.2万人;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样板项目,加强对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研究、发现、培养、造就适应“重要窗口”建设的党政人才;实施人才服务信息化样板项目,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建设婺城人才线下驿站和线上E站,加速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婺城区打出“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农业“标准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镇一村一品”建设、“双富”工程、“消薄”十法、绿色小水电创建全国样板等组合拳,推动乡村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截至年底,全区村集体收入村均较年提高.68%,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提高了%。在“美丽经济”的赋能下,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省级示范美丽乡镇4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40%的村被评为A级景区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婺城路径。
绽放——精神文明之花开满婺城
“这么多成绩单的背后是精神文明力量的支撑。”蔡艳说,在婺城区看来,精神文明建设早已突破狭义范畴,成为引领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的城市主题文化,“闻着花香回故乡”的乡贤文化,“婺城一家亲”的家文化,“担当赶超、婺城图强”的图强文化,“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拼搏文化……婺城把“文化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赋予了婺城新时代文化名城的新内涵,不仅提升了婺城区城市品牌知名度,坚定了婺城百姓的文化自信,更以此推动了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舍己救人,一个人感动一座城;“荣誉市民”王亮见义勇为,两分钟挽救一家人;“最美护士”李佳白衣执甲,冲锋在抗震抗疫一线;“中国好人”和姐宋园春助人为乐,主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个个先进典型树起时代的道德标杆,刻入百姓心里。八届“草根奖”位“草根民星”、八季“闪光婺星”个平凡人物,树起了婺城厚德流光、担当图强的榜样形象。“微笑办、暖心办、我来办、马上办”,婺城用百姓爱听、听得懂的话诠释了“三服务”的要求,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说起那一年的发展大会,大家仍然津津乐道。”蔡艳介绍说,年11月,首届婺城发展大会召开,多位海内外乡贤和婺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叙乡情,共谋发展。会上,一部8分钟的乡愁短片《闻着花香回故乡》让现场乡贤都看得热泪盈眶。
“县域治理说到底是人心的治理。”蔡艳说,这几年,我们经常说这几句话:“担当赶超、婺城图强”没有局外人,“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一刻也不耽搁、一天也不耽误”,这体现了婺城人的奋斗精神,正是因为这些精神力量的汇聚,成就了婺城的发展,让新老婺城人为这座城市感到自豪,看到未来可期,“文化改变了婺城的面貌,这才有了那次圆满成功的乡贤大会,31个总投资.3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婺城。”
近年来,谈起婺城,金华人的语气越来越自豪,外地游客频频点赞,新金华人对婺城也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人心拧成一股绳,婺城也更有竞争力了。
结果——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蔡艳说,城市是否和谐宜居幸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婺城破解了一批历史难题。婺城新城区万泰城市广场浴火重生,聚合老镇新区跨江发展的马海大桥全线通车,新城区开启“二次出发”图强新征程;高铁新城(一期)、白龙桥黄金苑等区块创造征迁新速度;医院相继落户,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断增加;金华四中玉泉校区挂牌,金华五中成美校区开建;城北区块首个商业综合体有序开发……婺城教育更均衡,文化更繁荣,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从客观数据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百姓主观的获得感。三年来,婺城区先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个,建设特色街巷48条,提升美化交通路口48个、(弄口)巷口26个,打造“微景观”余处。共粉刷墙体万平方米,配置灭火器7.7万支,补植绿化9.5万平方米;背街小巷修补路面18万平方米,建成临时停车场21个、便民充电站个,增设停车泊位12.85万个,便民停车点个。先后建成健康主题广场21个,完成农贸市场提升改造19个,建成标准化垃圾分类投放点个,完成公厕标准化改造37座。老百姓说,现在的婺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在建设“六大幸福城”征程上,婺城区始终把教育、健康、平安、生态、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民生事业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婺城区将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以“文化名城、创新名城、数字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建设为抓手,高水平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五大名城”,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排头兵,谱写建设“重要窗口”婺城华彩篇章。
一句“亲爱的”,彰显了婺城的城市“温度”与“情怀”。从蔡艳的访谈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婺城画像:既交出了各项工作、各条战线上的高分答卷,又通过以文兴城,为开启现代化都市城区图强新征程提供了城市精神基因和致胜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