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测绘江西婺源豸峰村
2023/9/25 来源:不详江西婺源作为新的旅游热点,频频出镜,每每看到婺源风光的图片影像,心情总难以平静,往事历历在目……
年夏,尚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就读的我们,在龚恺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假期开展古建测绘工作。
而我们的测绘目的地正是——江西婺源。
婺源地处江西东北部,是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
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风光迤妮的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
我们完成古建测绘工作的村落,位于婺源县中部,名――豸(zhi)峰。
西南依傍回龙山,桃溪河似玉带绕村而过,直奔东南方的笔架峰。
村落群山相依,碧水相伴,集山光水色与古建艺术于一体。明、清官邸,民居遗存,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在国内首屈一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它同样是豸峰的写照。
村子是以山幔为背景,以溪流为画轴展开的写意。桃溪河清澈见底,站在溪旁的石板路上或者溪中的桥上,但见水中婆娑的树影天光,浓浓淡淡。
村里巷陌蜿蜒曲折,青石铺就,碎石点缀,渲染的是一份安然、宁静的历史纵深感。
最是细雨天,无声的脚步合着檐雨的滴答,还有不经意间开启的斑驳宅门的一角……
虽然风景如诗如画,但测绘工作的困难,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由于交通闭塞,当地一直十分贫困,还没有通上自来水。
而时值当年,刚发过洪水,甚至有血吸虫隐患,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只能每日配给明矾,以沉淀井水河水,用于日常洗漱,洗澡的事就不敢奢望了。
住宿条件自然也是跟不上的。
女生住在村委会的二楼,地上铺上农用薄膜,再铺上草席,二十个人的大通铺。
男生是睡祠堂二楼,也是打地铺。而祠堂地面没打扫前,有半寸厚的蝙蝠粪便,比女生艰苦多了。
饮食上,山区,缺吃少穿,但没想到连蔬菜都不产,好像家家南瓜为主食。
我们的伙食,是每天从镇上给采买的,不过江西口味偏辣,很多同学都吃不习惯。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很高。
我分配到了最特殊的一个组:测村落总图。
因为没有总图测绘的课,我们就从零开始,给南京测绘队,请来的老师打下手。可不料,三天不到,测绘老师就找理由离开了(可能是条件,真的太苦了吧)
我们四个学生,凭着刚学到的三脚猫功夫,拉皮尺,架经纬仪,计算,录图……
不管骄阳似火,还是暴雨滂沱,都一往无前地冲在前面。
当最后一个点录到图纸上,我们成功闭合了总图数据时,连带队老师都觉得是个奇迹。
我们还挺羡慕测建筑的组。不用日晒雨淋,运气好的,还能分到精美的老房子。
但其实,他们也很不容易。
没有先进的设备,只用竹竿,绳子,卷尺,纸笔,这些最原始的工具,要还原一栋雕梁画栋的老建筑,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高。
老房子很多复杂构件,都在顶上,爬高上低的,就特别要注意安全。
曾经有位姓张的男生,在阁楼上测量,楼板年久失修,竟然坍塌了个洞。那位同学直接从楼上,掉到了院子里。好在有惊无险,没出意外。但每每回想,我们和老师都还会后怕。
虽然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苛刻,但我们还是有许多学业收获
古徽州的许多村落,都有象形的规划意向:“牛”形的宏村,“鱼”形的渔梁,豸峰外型类似铜锣,呈圆形。
全村道路蜿蜒,似乎巷巷相通,却又变化多端。
村里人称:村中无直街,是为了避免“铜锣”裂缝;无井,乃避免该铜锣“哑音”。这种多少有迷信成分的说法,也很有趣。
除了规划风水学,豸峰在古建方面,还有其独有的创新亮点。
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成义堂,其砖、木、石雕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大厅顶上的藻井更堪称一绝,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
成义堂的藻井,为罕见的12层螺旋形斗拱,构成的八角藻井。据传,是祠堂主人仿圆明园而建。
当你驻足仰视,不得不为其恢弘的气势,华美的造型所折服。
那成百上千个,丁字型木质斗拱,环环相扣,纹丝合缝,环绕镶嵌成为——八角穹隆藻井,极尽奢华。
在民居方面,鉴于明清时期,豸峰人的留洋经历,异域风格,使传统徽派建筑在此发生了变异。
以涵庐为例,外部采用徽派马头墙,与欧洲拱圈门窗结合;内部中式天井跑马廊,与欧式栏杆花饰融为一体,两者和谐得相得益彰。
岁月让这种中西合璧,融化在如今的风光长卷里。可遥想当年,在传统内敛的社会大背景中,这摩登点缀,该是怎样的另类风情……
在豸峰的半个月,同学们亲历亲为,掌握了详实的测绘数据,绘制了大量的工程图纸,还勾勒了许多建筑速写。
这些成果,于年,由龚恺先生整理编纂,集结出版了。
现在,每次翻阅这册读本,总思绪万千。忆往昔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念荷花吐蕊之季,有此难忘之行,是以为记。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和同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