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变大景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美丽
2022/8/17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医疗 http://pf.39.net/bdfyy/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村的村民们,用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摆起了一幅“全面小康”的晒秋图,用最淳朴的方式来展现篁岭人在乡村旅游的助力下实现全面小康。(资料图)方华彬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小县城变大景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美丽嬗变
中新网江西婺源12月22日电尽管已是冬季,但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古村的游客依旧不少。每天一大早,68岁的篁岭村村民曹家弟都要用辣椒、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摆出“晒秋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航拍“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县篁岭村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资料图)刘占昆摄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从小县城到大景区,江西婺源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婺源乡村旅游从起步至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等手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美丽嬗变,走出了一条被誉为“婺源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在江西婺源县大鄣山乡程村,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与古红枫林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资料图)程新德摄
在被誉为“中国四大花海之一”的江西婺源县江岭景区,万亩油菜花在漫山遍野的梯田间肆意绽放,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资料图)刘占昆摄
以“村”兴旅进行差异发展
婺源旅游起步于年,立足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经过科学分析,确立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定位。通过差异化发展,与周边黄山、庐山、三清山、千岛湖、鄱阳湖、景德镇等旅游区的旅游产品良性互补,联合形成“名山、名水、名镇、名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为推动婺源县旅游产业发展,婺源出台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民营企业撑起婺源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长期沉睡的乡村旅游资源也由此逐渐苏醒。同时,婺源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整合全县景区(点)资源,大大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
航拍美丽山村江西婺源县大鄣山乡菊径村。村庄山环水绕,小河成大半圆型,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资料图)刘占昆摄
年9月,婺源县斥资4.11亿元完成了对江西婺源旅游股份公司股权回购,把最好的旅游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以此为标志,婺源旅游重新再起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实现新跨越,即推动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其中,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水墨上河文化度假村、篁岭民俗文化村等成为婺源乡村旅游新名片,旅游产品的转型初具雏形。
如今,婺源加快推进产品全面升级、环境全面美化、业态全面丰富,形成村村是景,让全域民众都能享受旅游带来的活力。婺源是全国唯一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是全国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
图为“朱熹故里”江西婺源县新编大型婺源徽剧《朱子还乡》演出画面。(资料图)刘占昆摄
以“花”为媒做旺四季旅游
油菜花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成名曲”。每年阳春三月,婺源县十余万亩金黄的油菜花海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油菜花从普通的农作物变身旅游景观,让婺源成为全国春季旅游瞩目的焦点。
中共婺源县委书记吴曙说,长期以来,婺源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油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植了12万亩油菜花,以梯田为板,以油菜为笔,描绘一幅乡野田园大地艺术,打造了江岭、篁岭等一批网红赏花胜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油菜花成为婺源旅游的超级IP。
近年来,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江西省农科院的关心指导下,早熟油菜花、晚熟油菜花、反季节油菜花、彩色油菜花不断在婺源县精彩上线。通过实验,在婺源,不仅仅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冬天同样可以赏花观景,油菜花已成为了“科技花”“景观花”“致富花”,助推婺源旅游从“一季游”向“全季游”提升。
此外,婺源县围绕度假小镇、文化小镇、演艺小镇、健康小镇和体育小镇,加快打造婺女洲、梦里老家、丛溪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旅游综合体,全面启动千年古城改造工程和城市夜景夜游提升工程,补齐夜游短板。现在游客来到婺源,可以从之前的“白天游”升级到“全天乐”。
江西婺源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每年冬季都吸引大批野生鸳鸯驻留越冬。鸳鸯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冬季从北方迁往长江中下游等地过冬。如今,婺源鸳鸯湖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资料图)程新德摄
以“文”铸魂助力乡村旅游
婺源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享有“书乡”美誉,由唐至清,共出进士人,孕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现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遍布乡野,有中国传统村落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古建筑余幢,是徽派建筑大观园。徽剧、傩舞、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歙砚制作技艺和婺源绿茶制作技艺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直以来,婺源县树立“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理念,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以文铸魂、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该县大力弘扬朱子文化,建成文公庙、朱子学数据库,打造《朱子还乡》原创徽剧大戏,开发“朱子研学”旅游产品。推进婺源徽剧、傩舞、歙砚和绿茶制作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并进入各大景区、乡村旅游点展示。
历经20年发展,乡村旅游让婺源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带动了全县三分之二民众就业创业,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数据显示,年婺源县接待游客达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截至目前,婺源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突破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70%。
在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看来,婺源从最初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远山区,发展成为现在“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有效推动了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现在的婺源更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美好。
以“村”兴旅、以“花”为媒、以“文”铸魂,婺源如今已然成为“中国最美乡村”的代名词。这里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春探人间花海、夏走研学之旅、秋观红叶晒秋、冬寻梦里老家,实现四季精彩永不落幕。(记者刘占昆)
责编:张青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