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如画乡村兴起旅游热中国经济网

2022/11/21 来源:不详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景区工作人员在为晒秋做准备。

洪容辉摄(中经视觉)

深秋时节,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乡村风光如画。在婺源县篁岭景区,传统农俗“晒秋”活动让这个小山村人气爆棚。红色的辣椒、黄色的南瓜、白色的种子,晒在圆圆的竹匾上,点缀在高高低低的山居中,引得各地游客纷纷架起“长枪短炮”,留下秋天最美的镜头。

每天一大早,45岁的篁岭村村民曹加祥就忙碌起来,他一边忙着为“晒秋”做准备,一边告诉游客在哪儿取景角度最好。

“我们村过去很穷,出行很难,小孩读书、老人看病、村民碾米都要到邻村,还经常停电,村里留不住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曹加祥说,年,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算开发景区,在山下盖起房屋,动员村民进行房屋置换,把土地流转过来。

听说篁岭景区要开发,年,曹加祥辞掉了在杭州的工作,返乡应聘进入篁岭景区农业拓展部种油菜。“当时,家里人很不理解,觉得我在外打工挣钱多,干吗要回来。但我觉得,只有家乡发展起来了,家乡的人们才能有好日子,我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曹加祥告诉记者,篁岭村有多年历史,晒秋是传统农俗。这里地无三尺平,村民在老房子上伸出木杆,晾晒吃不完的瓜果蔬菜,而秋天收获辣椒、玉米、黄菊后,晒秋的色彩度特别好。以前农户是随意晾晒,你家晒玉米,他家晒辣椒,景区开发后,曹加祥组织策划,让村民搭配成各种色块“艺术晒秋”。年国庆前夕,他设计用辣椒、谷子摆出国旗的图案祝福祖国,一下子让“篁岭晒秋”出了名,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符号”。

如今,曹加祥已是篁岭景区民俗体验组负责人,专门指导村民“晒秋”。这些年,他投入十几万元购买摄影装备,拍摄家乡的美丽风景,照片获了不少奖,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如此,他还将山下的住宅改造成民宿,每年有30多万元收入。“旅游做活了,村里人开起了农家乐,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他说。

据篁岭景区负责人吴向阳介绍,年,景区支付给村民的工资达余万元,村民旅游创业收入达余万元;篁岭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元提升到4万元,户年均收入从1.5万元提升到13万元。

在思口镇漳村,贫困户王利保凭借一套优美的撒渔网动作,成了摄影师们的“兼职模特”,不但吃上了“旅游饭”,还成功脱了贫。

年,王利保因车祸导致腰椎断裂,卧床6年看病欠下30多万元外债,一家人因病致贫。

幸好漳村借着建设秀美乡村,打造成为摄影写生基地。这里有“中国最长的板凳桥”,木桥架在漳溪河上,古朴而美丽,引得摄影爱好者与写生客纷至沓来。

“虽然干的还是‘力气活’,但赚的却是‘旅游钱’。”年轻时王利保会打鱼,游客来漳村观光,他就撑着竹排在河中撒网,成了摄影爱好者眼中的“网红渔翁”。此后,向他预约付费拍摄的旅游团队逐渐多了起来。年,王利保一家脱了贫。

年以来,婺源县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先后投资3亿元,打造了30余个精品示范村和多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引来八方游客。

全域旅游给婺源带来活力。“婺源有1个5A级景区、14个4A级景区,去年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婺源县文广新旅局负责人方良福说,“村民开民宿、办农家乐、到景区工作、在村里卖特产,发的都是‘旅游财’,旅游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婺源县70%的人吃上了“旅游饭”。据了解,年,婺源实现9个贫困村“摘帽”、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年的4.65%下降到0.43%,实现了“十三五”期间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赖永峰王晋通讯员江淦泉)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