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乡村新徽派建筑见证移民村
2024/9/13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75799.html本文转自:央广网央广网婺源6月2日消息(记者邓玉玲)孟夏时节,走进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新村村,绿树红花掩映庭院,洁净村巷四通八达,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民富足的现代化新农村映入眼帘。新村(央广网发肖维摄)年因新安江水库建设,40多户余名新村人从浙江淳安经开化短暂安置,后在江西省的协调下,最终迁入江西省婺源县。一说起移民的经历,村里的老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第一次被安置在浙江开化,村民每人分到三分田,生活非常困难。接到要重新安置到江西婺源的消息时,我们在开化刚建好房。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每家每户又带上咸菜和腐乳,从多公里外的开化县来到婺源县,重新搭建临时安置房,开始了这里的生活。”村干部邵淑文告诉记者,年11月村民们搬来这里,当年12月他就出生了,成为了新村的第一名新生儿,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新村人口将近人。村里现存的为数不多的第二代土坯瓦房。(央广网发肖维摄)新村住房的变迁见证着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村人修建的第一代住房是比较简陋的茅草顶土坯房,居住环境很差。五年以后,大家的心在婺源安定了下来,也开始改善居住环境。在村里统一规划下,年开始村民们着手建设第二代土坯瓦片房。一排排干净又整洁的房子黄墙黑瓦的民居,在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中独具特色,新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袭来,村民们手头上逐渐富余,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幢幢水泥红砖的新楼房代替土坯瓦房成为了村里的第三代住房,新村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徽文化,第三代住房大家都默契地建成了“新徽派建筑”。新村三代房子的变迁印证着社会的发展。新村村口旱厕改造成为绿化带(央广网发肖维摄)“我是30多岁来的婺源,当时我们一家8口人,公婆、我们夫妻俩和四个孩子。我现在住的是小儿子家,旁边这幢、那幢,后面还有一幢,都是我的儿子们的新家。”今年80多岁的宋奶奶自豪地指着她儿子们的新房。宋奶奶说,新村是有名的洁净村庄,村民们都有圈养家禽、垃圾不落地的好习惯,大家也非常团结,支持村里搞建设。“我们村的垃圾桶设在桥边上,在党员和乡贤的带领下,大家都约定俗成主动把垃圾提到这里来扔,从来没有人反对过。家家户户门口的卫生也都会自觉整理好。”邵淑文说,村里只要有需要决策的大事,就会通过村民理事会来商议,通过乡贤们作出的决定村民们都会坚定支持。村头的绿化景观是村里一道养眼的风景线,“这里以前是一排旱厕,非常影响村里对外的形象。为了拆除旱厕,村里的党员和乡贤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邵淑文感慨道,村里都非常尊重老人、知识分子、退役军人等乡贤,只要乡贤带头,村民们就会纷纷效仿。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为了更好地发挥统战人才的力量,中云镇正在着手建设乡贤数据库,通过入户调查的形式,建立村级、镇级两级乡贤动态数据库,以进一步摸清乡贤底数,汇集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云镇党委委员汪爱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