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祖坟风水考
2023/5/27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15704.html
朱熹(年10月18日――年4月23日),祖籍微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他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十九岁考中进士,官至知府和巡抚等职。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因此,他被后世尊为朱子,是一个与孔子齐名的圣人。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的父亲朱松(年――年),宋政和八年(年)考中进士,任福建建州政和县尉。朱松携家与其父母朱森、程氏夫人及胞弟朱柽、朱槔、两个妹妹,共八人入闽政和寓居。朱熹的祖父母朱森、程氏夫人为入闽始祖。我在本文将对这两个人的墓地风水进行探讨。
宋宣和二年(年),朱熹祖父朱森病故,葬在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护国寺左侧的山坡上。
今年5月29日,我上半岭寻龙点穴。下午3点钟返回到凤林村,便顺路拜谒朱森墓。
朱森墓建在一处斜坡地上,墓前有完美的砂手在互抱,为青龙砂明,白虎砂暗。青龙砂外有一座秀丽的朝山。墓前堂局几乎至善至美,只可惜朝山像似毛架山而不是毛架山、像似三台山而不是三台山。因为,笔架山和三台山都是中间的山头高、两边的山头低,而这座朝山是左边的山头最高,中间的山头略低一点,右边的又低一点。见下面拼图中的图1。
图片说明:上面的拼图,图1和图4是我第一次到朱森墓时拍下的。图2和图3是我第二次到朱森墓时拍下的。
朱森墓的朝山两不像,即是一座像样的朝山都没有,因此,我怀疑朱森墓的位置可能不是龙穴。这是我看到朱森墓的朝山后心中产生的一个推测。只因我必须在5点钟之前赶回县城,搭5点钟的末班车回东平镇范屯村的住处,没有时间上山考察龙脉,所以,只有等以后有时间再来验证这个推测是否正确。
时隔4个多月后的10月9日上午,我又一次来到了朱森的墓地,看到墓地已经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河卵石铺就的墓坪和墓堆右边河卵石台阶走道都有人用水泥浆补过的裂缝,见上面拼图中的图3。再往上看,右边墓围也有断开的裂缝,见上面拼图中的图2。再往墓坪外边的下方看,只见墓坪右下方是人工从下往上修建的岩石保坎,且保坎部分明显凸出在斜坡线以外。我看到这些情况,心中明白了,朱森墓的墓坪是人工造出来的。因人工造的墓坪的填土部分下沉,所以,才产生这么多裂缝。请参看上面拼图中的图3和图4。
通常情况下,龙脉结穴后穴下都或多或少有余气吐出,这种吐出的余气就叫做毡唇。龙穴被人葬坟后,穴下的毡唇就是墓前的墓坪。朱森墓前连个自然生成的墓坪都没有,因此,朱森墓的位置根本就不是龙穴。看来,我第一次看到朱森墓后的推测是正确的。
我本来是想用一天的时间来考察朱森墓,没想到有人提前把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用水泥浆补上裂开的缝隙,无形中像似在指引我,让我一下子看清墓地的原始地皮。因此,我在不需要上山看龙脉的情况下,就直接可以判断出朱森墓地不是龙穴。真是冥冥之中,如有神助。
我既然来了,也不想很早就回去。于是,决定按原先定好的方案,上山走一趟,看看凤林村后山的龙穴结在何处?
我从朱森墓左侧上山,并沿着山脉脊背往上爬,然后从山头的下面向朱森墓对面的山脉上部走去,并从哪条山脉的脊背下山返回护国寺。一路上,我都在观察这两条山脉中间的凹地。虽然,其中有几条小山脉,但是,我没有发现这些小山脉有结穴的迹象。
我从护国寺返回凤林村,从村中爬上村子后山,结果,发现龙穴就结在上面,是个阴宅龙穴,属于巡抚级风水。此穴还没有人葬坟。见下图。
图片说明:上面的截图,是笔者截自百度地图。图中的红线和文字是笔者添加上去的,红线为龙脉和砂山的延伸线。
护国寺所处的山间凹地,正是这个龙穴的行龙在结穴前所抛出的一处假地,很多人被假地迷惑而在护国寺右侧的山中葬坟。
据朱森墓下方的启贤祠简介介绍,宋绍兴四年(年)九月,朱熹祖母程氏夫人逝世,次年全家扶柩,把其祖母安葬在政和县星溪乡富美村铁炉岭。
今年6月26日,我首次儋仰程夫人墓。此墓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墓地的地势为坡度不大的斜坡地,下面的墓坪很大。小山坡的两旁有砂手互抱,为白虎砂明,青龙砂暗,即是白虎砂先到局。第二层青龙砂卷案在前,案外远方则有高大的马星山为朝山。墓前堂局饱满,形势壮观,看后令人叹为观止。风水鼻祖郭璞在《葬书》中对穴前堂局的饱满是这样形容的:“若槖之豉,若器之贮。”程夫人墓前堂局之饱满,最能体现风水鼻祖的这句话,真是风水一绝!
从程夫人墓地的形状、以及与两旁的砂手和前面的朝案所对应的位置看,其墓地像个龙穴。可是,像不等于是。因为,山中像龙穴的地块很多,并不是每块像龙穴的地都是龙穴。要怎样才能判断一块像龙穴的地就是龙穴呢?唯一的方法是看有没有龙脉进场,有龙脉进场而下面像龙穴的地就是龙穴,否则,就不是了。其中的道理是,龙脉是龙穴的根本,有龙脉才会有结穴。因此,最终要确定程夫人墓地是不是龙穴,必须上山走一趟,看有没有龙脉下来。
时值夏季,天气炎热,山中蚊子特别多。我站在程夫人墓前,左拍右打,脸上还是被蚊子叮咬一口,起了个包。惹不起蚊子,所以,我只能取消上山的念头,决定到入冬后,山上没有蚊子,再来上山考察龙脉。
3个多月后的10月16日,我第二次来到程夫人墓地。只因我经常用百度地图看她墓地和周边的地势,再加上上次亲临现场,所以,我对她墓地的地形有一定的了解。这一回,我沿墓地白虎砂上的山路上山,路的两边是竹林,起初,路较为平坦,在上面走,不那么费力,可是,越往上走,路越陡,往上爬时,鼻子几手要磕到了地上。路的两边也由竹林变成了树林,且树高林密,遮天蔽日。遇到这种环境,我想,如果,我爬到山上,离开山路钻进密林,行走起来肯定更加困难,再加上视线只有一二十米,也无法看清来龙去脉,不如退下山去,从墓地对面的案山反过来看墓地的后山,这样,反而容易看清龙脉。有了这种想法,我就退下山来,向墓地的案山走去。
我站在程夫人墓地对面的案山向墓地后方的山上望去,看到有一支小龙脉从墓地右侧的高山而下,在到达墓地后上方时横生出一支龙脚,小龙则继续朝墓地左侧的水口方向而去。这支横生的龙脚在起了一个小星顶后,气脉从侧面下山结穴,龙虎砂则从小星顶两旁跟随气脉下山并互抱在穴星的两边。见下图:
图片说明:上面的截图是笔者截自百度地图。图中的红线和文字是笔者添加上去的,红线为小龙脉和支脚结穴的走势。
程夫人墓地,是一支小龙的支脚所结的一个小穴位。
朱熹祖父母的墓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墓前的砂手和堂局都很完美,特别是祖母程夫人的墓前堂局简直美到了极点;第二个共同的特征是,墓后都没有龙脉进场。从这两个共同特征上看,这两个墓葬的设计者有可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是朱熹父亲朱松本人或是请的所谓的“风水大师”?因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历史记载,无法确定。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一定看过一些名墓,对墓前的砂手和堂局的看法有独到之处,而对于龙脉的认知却是一门黑。因此,他在设计墓葬时,只重视墓前的砂手和堂局,无法确定墓后有没有龙脉,即是单凭砂手和堂局设计墓葬。
从古典风水理论上来说,只有干龙结穴,才能萌生出圣人。朱熹祖父母的墓地不要说是干龙结穴,就连支龙结穴都不是。因此,我认为,朱熹家的风水不在福建,而是在祖籍江西省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