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处景色都不想辜负一巷览尽千年风云

2023/4/27 来源:不详

北京知名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10085230.html
                            

每/一/处/景/色/都/不/想/辜/负

酒/坊/闻/香

一巷览尽千年风云

送人入金华

唐代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金华历史看古城,

古城历史看酒坊。

从南朝沈约修建八咏楼,

到宋代李清照寓居和吟咏金华,

直至抗战时期名人穿梭金华,

酒坊巷一巷览尽千年风云。

酒坊闻香,

小布带大家一起来探寻

酒坊巷的“香”从何处来!

金华酒香

酒坊巷,位于金华古子城西侧,全长米。因明代初年,酿酒师戚寿三在巷内开设酒坊,酿制金华酒而得名。《金瓶梅》中屡屡提及金华酒,可见当时金华酒盛名在外。

巷内至今尚存酒泉井,见证着金华酒文化的源远流长。现如今,金华酒博物馆以声画影像、微缩场景等形式再现金华酒的独特魅力。

真理之香

酒坊巷是金华地区第一党支部发源地,被誉为“八婺大地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抗战时期,酒坊巷成为金华在浙江大后方的抗战基地,众多通讯社、编辑部等文化机构集聚于此,宣传发行抗战文化的杂志多达几十种,其中《浙江潮》被称为“抗战文化前哨”。

街巷内较好地保留了大量抗战历史遗存,充分见证了金华在浙江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考寓书香

酒坊巷北段古称太史第(又名“太师第”)。数百年来,这条小巷文脉兴盛,名人辈出,聚居着不少名门望族。北宋名臣潘良贵、南宋宰相叶衡、清代治河官朱之锡都曾在此居住。巷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湘岩试馆、吴家试馆,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科举文化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走进太史第的几处试馆、考寓,民居条件简朴,隔间多,面积仅六七平方米,仅能放下一桌一椅一床,体现了读书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求学精神。

历史沉香

根据《金华府志》《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子城,在旧金华府邸、谯楼至披仙台一带……筑于城东大洪山脉之南首,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子城周约四里(约~米),直径一里二百九十步五尺,呈方形(现东至熙春巷,西至酒坊巷,南至八咏路,北至将军路),屡修屡建。考证其经历一千八百年来留存的“子城”遗存,对现代人来说越发感觉到它的久远与厚重,这是婺州(金华)古城发展史上历史见证。

婺州古城是金华城市文化的源头,也是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这里每一条街巷、每一幢老屋、每一口古井、每一块石碑、每一棵古树都刻着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

金华古子城的

前世今生

金华古子城,见证了金华从何处来,是金华城市之根、文化之魂。

金华行政建制变迁

古代城墙的建设与政治守护、军事防御密切相关。《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因此,要了解金华古子城的前世,或是金华城之雏形始于何时,首先就得从金华的行政建制说起。

徐军摄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设乌伤县,属会稽郡。乌伤县以金华义乌为核心,行政区域含金华、义乌、永康、武义四县及兰溪之东北、仙居之西、缙云之北部,其县治设在义乌。

汉代开始,金华的地位逐渐提高。西汉仍沿袭秦制。东汉初平二年(),从乌伤县南部分离出一块区域,以县东北长山(金华山)为名,设立长山县,县域大致含今婺城区、金东区和兰溪市。东汉末年至三国吴时期,会稽郡的西部都尉从钱塘(今杭州)迁徙至长山(今金华)。都尉之设始于两汉,系管理武备和制蛮夷者的军事机构,地位仅次于太守。西部都尉治金华,意味着金华的政治军事地位以及发挥的政权作用仅次于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成为会稽郡中的重要城市。

至三国吴宝鼎元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因郡在金华山之阳(南)、瀫水(衢江)之东,故名东阳郡。管辖九县:长山(今婺城金东)、太末(今龙游)、乌伤(今义乌)、永康、信安(今衢州)、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定阳(今常山)、遂昌。郡治设在长山县。这是金华从县升格为郡州建制之始。自此,以长山为金华政治统治中心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古代城市有城郭之分。《吴越春秋》中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也称子城、内城,是古代州府城市或地区统治中心城市中衙署等行政领导机构所在地。衙署是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衙署象征着权威。衙署周围常筑以城墙,一般多在郭(大城)之内。郭,即罗城、外城,指筑以城墙的衙署之外的大城。汉代地方城市中的官吏府舍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外围多用城垣墙包绕,形成了城内的另一个小城,即所谓“子城”。子城在地方城市中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军事防御的需要,中央集权衰落和地方权力的扩张,城市中地方官员组成的相对稳定。学术界基本认同子城“萌芽于汉,产生于南北朝,普及于唐,宋代开始衰落,最终于元末消失”的过程。

婺州古城洪兵摄

金华古子城始建于

汉末至三国时期

金华古子城,是唐代以前的金华城。吴越国王钱镠在子城外加筑了一圈城墙,形成内、外城的结构,外城称“罗城”,内城便是“子城”。金华古子城的始建年代虽无文献具体记载,但根据金华行政建制历史、考古发现、历史文献记载,可认定为始建于汉末至三国时期。

其一,符合金华行政建制历史。东汉初平二年()设长山县,是金华行政建制的起源,当时县治位于金华古子城一带,县治筑城墙是政治、经济、军事防御需要。金华从三国吴宝鼎元年()析会稽郡西部为东阳郡,治所设在长山县,从此金华行政建制由县升格为郡,城市建设初步发展,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加强,子城产生的先决条件已基本形成,该时期亦处于我国子城在地方城市中大量出现时期。金华子城始建应与军事要冲、东阳郡设置,及在三国吴至南北朝时期金华处于经济政治上升期有密切联系。明成化《金华府志》载:“府治在子城内,唐宋相仍。”说明金华历代治所一直都在子城内,子城的功能、历史地位及子城历史延续脉络清晰。

古城里的门徐军摄

其次,符合现存遗存考证。年在太平天国侍王府北部修筑围墙时发现了子城城垣遗址,再次印证了金华子城始建年代。侍王府北部发现的东西走向城墙遗存13.1米,未见底的条石勒脚高约1.2米,其上用长方砖砌筑,黏合物为黄泥。已故文物专家王士伦撰写的《关于侍王府北部发现墙体的调查纪要》说:“勒脚上的长方砖用黄泥作为黏合物,可能时代较早,但墙体外侧抹有石灰层,这个石灰层的时代似乎不会超过五代。”王士伦认为,砖砌体是后来修筑的遗物。既然后来修筑的砖砌可能为五代,那么子城勒脚就要远早于五代。—年间,我国著名文物专家郑孝燮、罗哲文、胡继高、朱自煊、鲍世行等数次来侍王府现场勘察论证此城墙遗存,文物专家推断金华古子城城墙,最早建筑年代可推至汉末及三国时期。

侍王府洪兵摄

三是符合历史文献记载。光绪《金华县志》中记载,在邑(城市)败垣有“光和七年()”铭文的城砖,说明金华子城城墙的建设年代能推至汉代。《大清一统志》、康熙《金华府志》、光绪《金华县志》详细记载了子城规制与范围:子城城墙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宋代时废弃,周长4里,直径步,共4个城门;北至侍王府后花园的披仙台(将军路),设有金华门;南至谯楼(八咏路),设有保宁门;东至东市街,设有熙春门;西至星君楼(八咏楼),设有桐树门。文献虽未明确记载金华子城的始建年代,但其记载的废弃年代与子城在全国范围内衰弱的时间相吻合。我们在对现存古子城城基台地测量后发现,金华古子城城墙遗址基本存在,子城周长米,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范围近似正方形,占地10.2公顷。子城城门仅存八咏楼下的桐树门和年重建的保宁门。

保宁门徐军摄

金华府城的始建与修葺

古代城市建设走过子城、府城的历程,功能上实现了“护君”到“护民”和“护商”的转变。正如“郡无罗郭,民若野居,筑城守土,古之常理”,此处所言罗郭即为府城。唐代以前的金华城,只是婺江之滨“周长四里”的小城。唐末江浙地区并不安宁,先有黄巢起义军的侵扰,后有刘汉宏、孙儒、杨行密(吴国)、钱镠(吴越国)、董昌等势力之间的攻伐,因动乱的社会形势与重要政治据点自保的需要,钱镠在主政浙江时期主导修筑的城池达50余处,婺州府城也包括在内。金华府城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吴越国王钱镠割据两浙期间,在金华小城外,加筑了一圈“周十里”的大城。大城筑成后,从前的小城,遂称为“子城”,也就是今古子城。

金华府城城墙的始建与修葺时间康熙《金华府志》等文献方志记载较为完整:唐天复三年()四月,钱武肃王建金华府城。府城城墙有九个城门,分别是天皇门、天一门、旌孝门、赤松门、八咏门、清波门、长仙门、通远门、迎恩门。“府城始建时周长9里步,(城墙)高1丈5尺、厚2丈8尺”,宋元明清时期多次修缮。顺治年间修缮后有“两浙城池,惟婺为首”之称。年起,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年12月10日,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大部分府城城墙被拆毁。如今府城城墙的痕迹依然可辨,人民路是府城的北城墙,新华街是府城的西城墙,府城南城墙尚存赤松门城墙遗址97米、通远门城墙遗址30米。年复建明月楼城墙城垣遗址,年恢复长仙门城垣遗址米。

迄今为止,子城的历史存在无可争议,作为城市政治核心的子城与后期形成的府城组成“重城”形制,渊源甚早,形态构造突出,其遗存与形态框架一直影响到近现代城市的布局。

金华古子城历经千年沧桑,饱经战争摧残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影响,整体格局受到了一定破坏,但仍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历代金华府衙署、学宫、考试院,在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占领金华,曾短暂作为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永康考寓、宏济桥码头、台湾义勇队旧址及李友邦将军办公处旧址、邵飘萍旧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赤松门城垣遗址、满堂书院、真神堂旧址、《浙江潮》旧址、将军楼、医院、酒泉井、休文井、三清宫等丰富文物古迹,再现了金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是金华城市之根,是金华文化的发祥地,见证了金华城市发展史,也正因为古子城的存在,金华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岁月流转,四季更替,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通过怀旧来填补文化与情感的沟壑。而古子城现存遗址古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再现了先辈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让我们能够追忆曾经的生活根脉、文化积淀。

八咏楼洪兵摄

原标题:《每处景色都不想辜负!一巷览尽千年风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