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民居的简单介绍

2022/9/12 来源:不详

大家好,欢迎收看我的百家号春水朝暮暮,今天小编要给大家的介绍的是婺源民居的介绍。

婺源民居

婺源县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历史上属徽州府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风光旖旎,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明清古建筑古色古香且保存完好。占朴典雅的徽派特色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于城乡,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掩映在绿野的丛林之中,点缀于古木幽之间,特别是延村、李坑、理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婺源明清时期曾经出过多商人和大官,由于封建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仕途得意者,还是经商致富者,都要把大量的积蓄携归故里大兴土木,扩祠宇建宅第,以敬宗睦族;因叶落归根告老还乡,建园林拓广厦,以雅度晚年。

其形式和规模郡表现出小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文雅之气,体现出浓郁的官商文化的风格。婺源民居虽朴素简洁,化装饰用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则比比皆是。凡梁枋、斗棋背吻、檐椽、雀替、驼峰、鸱尾、窗棂、门楣等处,无不采浮雕,圆雕、透雕的手法,雕饰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年),现存有明代私塾和清代“馀庆堂”、“聪听堂”、“笃经堂”等民居56幢。民居鳞次栉比,多为明清时徽商晚年归隐所建。村落平面呈“火”字形布局,5条街道在村中间汇聚。村子的核心处有一口水井,既在形式上对火灾有预防作用,又调节了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

百余户人家通过过街楼连成一体。从外貌看,民居相对简洁,墙内厅堂院落布置井然,以古朴的装修自成一派。房屋形式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白粉刷面的封火山墙围起,且呈阶梯式高出青瓦坡顶的屋面,俗称“马头墙”。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枋砖雕别致。宅居平面为三进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榍扇门窗、青石板铺地。屋内梁枋、雀替、门窗等处的雕刻丰富,不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而且蕴藏古文化的神韵,令人赞叹不已。民居四面高墙围护,人们虽居住在封闭的建筑之中,但建筑内庭布置有小花园,叠石筑山、鱼池流泉、石桌石凳、花卉果木,从狭小、紧凑的建筑空间里求得疏朗与广阔延村的商贾民居,在建材与格局上与官宦府第区别不大。

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商人住宅不如官宦府第那样雄伟威严,一般院子较小,院门偏向边。建筑的屋角与人相临之处都砌成弧形,以示无棱无角,和睦相处。偏门和圆角体现了商人谦卑与和气生财的处世观念。商人住宅的门面和天井设计,也体现了商人的职业特点,如石库大门的门面和门罩似一个“商”字;天井为一长方形,雨水从四面屋檐流入下水道。寓意“四水归堂”、“招财进宝”天井地面的青石板铺成铜锁下水道,寓意“锁住财源”“肥水不外流”。商人住宅的最大特色是精雕细刻,工艺精湛。商人住宅不能建得像官第那样高)大雄伟,于是他们便另辟蹊径,在雕刻装饰上互相攀比,以炫耀富有。商人住宅的木雕、砖雕、石雕,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无处不在。

技法有浮雕、透雕、阴刻、阳刻。内容有惟妙惟肖的人物、栩栩如生的鸟兽、婀娜多姿的花木、蔚为壮观的山水。每个部件拆下来都是一件工艺作品,整幢住宅合起来便是一座艺术殿堂。这些图案或隐含寓意,或借用谐音,表达着吉祥如意的心愿,如龙风象征喜祥,喜鹊象征喜庆,,莲花鲤鱼谐音“年年有余”,蝙蝠和寿桃谐音“福寿双全”等等。置身于商人住宅中,犹如置身于民俗博物馆,透出一股浓郁的文化底蕴。“坑”在赣中就是溪的意思,婺源所有的村庄都建在碧波荡漾、纵横多姿的溪流边上。秋口镇李坑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坞之中。一条涓涓小溪穿村而过,数十幢民居夹溪而筑,门户相对。李坑建村于北宋年间,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在南宋乾道三年出了个武状元李知诚。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内多户大都沿河而居,每户门前都有一座青石板桥,出门即上桥,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村内有一古宅,前院的株古桂花,树冠半径达7米:后院的一株古紫薇,树龄也逾千年。令人称奇的是古紫薇仅存的半边树干,宽只有一尺,厚不足二寸,弯弯曲曲伸向一口方塘。满树红花与塘中的荷花红鲤鱼相映成趣。跨过后院,一泓山泉掩隐在树丛芭蕉叶下,泉边一块石碑,上刻“蕉泉”二字。李坑村民居属于徽派建筑,除了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粉墙、飞檐、翘角外,“木、石、砖”三雕也堪称三绝。村内明清民居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蕉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古村落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i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部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官宅府第与延村的商家宅第不同,更讲究内外布局正统规范,显示官宅的气派特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恰的“官”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建筑艺术珍品的“经义堂”。

府第建筑门面造型气势雄伟,雍容大方。理坑因完整的明清古官宅群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婺源古村落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