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木商俞焕

2024/10/6 来源:不详

依山傍水的长滩村

从婺源县城到清华的途中,距离清华五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叫长滩。婺源到清华的公路经过村庄后的山坡,清朝时村庄出了一个叫俞焕的木商。

长滩村,历史上称“龙溪”,后以村西5公里为平滩,而易名长滩村。发源于大鄣山的清华水,从长滩村西流过,为长滩村带来发达的水系,可想长滩村昔日的辉煌。据说这个小村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八字门槛

今年4月初,笔者曾采访过这个村庄,从村中两位长辈的叙述中了解到俞焕的一些信息。俞焕是靠做木头生意发迹的。他家的老屋他们也有些印象,其中年纪大的一位还带我去老屋的原址看过,如今在老屋的地基上已有村人做了新房子了。据这位七十多岁的村人介绍:俞焕家老屋有官厅、马厅、客馆,还有八字门槛。所谓八字门槛,有两重意思:一是,门槛呈八字形状。二是,两边有四级台阶,共八级。俞焕还出资建了村里的下水道。下水道有一人多高,“我还曾担畚箕出入过呢。”这位老人说。以前暴雨过后,村道上干干净净,没有积水。现在基本上被堵塞了。

几被堵塞的下水道

据婺源县志卷三十八记载:俞焕,字文光,(清婺源)长滩人。自少倜傥,比壮以赀雄吴楚间。积而能散。于饶州、苏州、金陵输建会馆;于芜湖立虫枭矶庙,修鲁港堤。事载《太平府志》。其客金陵最久,乾隆丙子荐饥,施裒置义冢,癸未捐修城工,费皆不赀。迭蒙议叙,后历阶至盐运同知加二级,授中议大夫。其归于乡,则有若捐修郡县文庙,造远祖纵公祠、鼻祖昌公墓祠,先后输赎始迁祖彦勋祠租,其费逾巨万。他如桥梁道路,所至好施难以枚举。壬辰,年届七十,呼子孙来前,折券弃债,不下六万金。至今称义举者必于焕首屈一指。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俞焕,从小就很洒脱,等到壮年就以资财称雄于吴楚之地。他做了许多公益事。后来当了官。归乡后,捐资为家乡做了很多事情。他乐善好施,特别是“年届七十,呼子孙来前,折券弃债,不下六万金”,此举令人动容。

俞焕不仅义薄云天,还重视家乡风尚的培育。笔者查阅资料时,找到一篇文章:《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年1期)。在这篇文章中,就有一段话提到俞焕:在有些徽州宗族中,还通过祠堂举行优老礼贤、劝学赈饥等活动。如婺源长滩俞氏宗族族人俞焕捐赀置田创立彦勋祠,该祠堂的一大功能即是“冬至兼设优老礼贤、劝学赈饥等事。”

此外,俞焕还有可贵的济世情怀。请看下面这篇序文(新安医学研究专家王剑辉先生提供):

自序

余幼承庭训,无时不以“与人为善”四字,冰兢于夙夜间。然尝恐浅见寡闻,不足以付广济之怀。而医之为道,少小善病,每经历吴越,辄访高人异士,讲明而切究之。故尝宣于口,笔于书,采于方,选于药,幸得此身完然无恙,迄今年五十而精神气力百倍。从前,盖其所经验者,固已多矣。顾余尝谓人:生而无济于人者,君子谓之虚生。苟徒自为调摄,而秘藏不以告人,则黄帝岐伯之术,何以流传至今?而卢公扁鹊何以有不自医之说哉?故尝与大兄尔介,仲兄彦方,精选药料,秘制丸散,若寸金丹、催生丸及太乙灵膏,普施广送,毫不取其直,此固远近咸知者。然犹以为传药不如传方,盖传药则吾一家能辨,而传方则人人可辨也。乃网罗旧闻,摭拾新编,几费采择,而后付诸剞劂,将以布诸海内,俾远乡僻壤之家,咸得一目了然。思所以预防而疗治之,以无负余意。其有未曾经验者,概不录。书既成,

仍颜之曰:《丹方类编》。盖吴门钱青抡先生旧有此书,沈子怀玉曾为重梓,而徐士与慕琛、吴尚采诸公皆有序。余征求原本不可得,倩友抄录一通。今踵刻多方,另为开雕,而仍用其名者,不敢忘其所自也。且亦遂余凛遵庭训,与人为善之素志也。故序数言于简端,以告当世之阅是编者。

乾隆十有七年岁次壬中秋月,新安俞焕晓园氏书。

(注:《经验丹方汇编》钱峻原著,婺源俞焕补注校刻)

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与人为善,广施德行(折券弃债,劝学赈饥);热心公益事业(建桥修路)等等。

俞焕作为徽商的一员,以上这些精神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俞焕是婺源徽商的优秀代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