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古瓷发源于战国时期,历来对龙纹情有独
2023/5/14 来源:不详龙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早在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年。)我们就看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形堆塑”。
其后在红山文化中、在大汶口文化中、在龙山文化中、在良渚文化中都能看到或找到龙的身影。到了夏、商、周三代,人们对于龙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龙纹和龙的形象也显得更加丰富起来,在青铜器上面,在玉器上面都出现了大量龙的身影,以致于流传于汉代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以春秋战国的楚国为背景。
元盘龙瓶在这种背景下,在婺州古瓷的原始青瓷中也出现了龙的造型。从此,龙就成了婺州古瓷中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饰。从原始青瓷一直到成熟的青瓷,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宋元时期(作为婺州古瓷,到元代就衰亡了),青瓷中的龙形一直保存下来,龙的形象也由神秘而走向世俗。特别是到了宋元时期,龙的造型大量地出现在堆纹瓶上面,在这里面所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来鉴赏一下龙纹婺州瓷。
战国原始瓷提梁盉在金华地区生产出(出土)的青瓷中,发现了一批带有龙纹的各个时期的古瓷。
原始瓷提梁盉,战国。高18、口径6.6、腹径17.5厘米。整个器形为直口,广肩,扁圆腹,下承以三兽形足,有流,以龙头为流,头昂起,头上有角。提梁为龙身形,提梁背部饰有两段锯齿形鳍。金华地区民间藏。
三国青瓷谷仓青瓷谷仓,三国。高41.5、腹径22、底径13.5厘米。整个器形为圆腹,平底,上部堆塑而成,堆塑为两层建筑,每层楼阁上均有坐佛,仓口处粘有四个佛像,腹部一圈贴有模印四神,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造型。龙采用模印堆塑的手法,平面黏贴于谷仓的腹部。整条龙呈兽体状,站立姿。龙身周围粘塑云朵纹,使龙的形象更加洒脱。金华地区民间藏。
南朝青瓷双鸡首壶青瓷双鸡首壶,南朝。高22.6、口径9、腹径17.4、底径12.3厘米。整个器形为盘口,长颈丰肩,弧腹平底。肩一侧附双鸡首,对称一侧附一龙首把,龙首衔盘口,龙捏塑连接于壶的口沿至肩部,作把。龙柄略高于口部。龙首两眼内凹,龙角依附龙背向后伸展,角上阴刻弦纹。金华地区民间藏。
唐青瓷蟠龙带盖瓶青瓷蟠龙带盖瓶,唐。高43.5、口径7.8、底径9.8厘米。整个器形为敛口,束颈,溜肩,圆腹,平底。葫芦纽盖,器口呈盂状,颈下设三竖系,龙头占据另一系位置,系上方塑有一圈褶皱纹,一条带足的蟠龙贴塑在瓶颈至下腹,呈站龙式。器外施釉近底,釉色青灰。江山市博物馆藏。
唐四系盘口壶四系盘口壶,唐。高30、口径12、腹径18、底径8厘米。整个器形为盘口,束颈,斜肩,圆腹下收,平底。颈部堆塑盘龙一龙,龙头向上,龙尾朝下,蜿蜒盘旋呈升空状。施釉不及底,露胎处呈紫红色,胎质坚硬,器表施青黄釉,釉面不均匀,有剥釉。金华地区民间藏。
五代龙纹瓶龙纹瓶,五代。高26、口径12、腹径16、底径10厘米。整个器形为盘口,长颈,斜折肩,肩部饰二道弦纹,肩部上至颈部堆塑一条行龙及一戏珠,龙蜿蜒盘旋,堆塑在瓶颈肩部。通体施褐釉,釉不及底,胎质灰白细腻,胎釉烧结程度较好。东阳市博物馆藏。
婺州古瓷是一个古老的青瓷品种,龙纹婺州古瓷不但反映了婺州古瓷装饰题材的丰富,同时也反映了婺州古瓷在装饰方面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