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四好农村路是这样干出来的交通

2023/3/13 来源:不详

秋日里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石板村凤凰坝党建扶贫示范基地热闹非凡,苹果、葡萄、梨子、猕猴桃挂于枝头藤下,民宿、鱼塘、采摘园、生产路点缀其间,不少游人掏出相机,定格风景,品味秋天。

“这两年,长顺县城通了高速公路,农村也通了硬化路,从贵阳开车到这里只要1个多小时,基地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休闲体验。”贵州长顺晶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心志介绍,年扶贫示范基地产值达到万元,带动周边村寨余人就业。

贵州省长顺县通组公路。蒯华阳摄

何心志开展产业化种植、带动周边百姓致富的故事是“四好农村路”带动乡村发展的缩影。“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锐意进取、聚力攻坚,推动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今年9月底,“十三五”期,全国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8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共解决了个乡镇、3.3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个乡镇、3.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基本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交通运输部在贵州长顺召开年全国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现场会,对“十三五”农村公路发展成绩进行深入总结,并分析了新时代农村公路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01

推进协调发展服务脱贫攻坚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并系统回答了农村公路发展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性问题,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和各省(区、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统筹城乡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立足实际,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农村公路覆盖面,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贵州西部已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惠及4万个村寨万农村人口;河南省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19.9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7%;湖南今年已基本实现通组公路全覆盖。

湖南永州农村公路。

在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加大交通精准扶贫力度,加快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通村畅乡、互联互通,通达地区农村交通网络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今年5月,四川省启动了乡村客运“金通工程”,首批57个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推动乡村客运交邮、交快、交游融合发展,确保老百姓行有所乘。

路通到了大山深处、修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为老乡们铺就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实施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创新“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等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以农村公路为载体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先进典型。

依托便利农村路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店子坪村成立了当代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借助南梁革命纪念馆等革命遗迹,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批特色产业乘势而上,交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了交通“微循环”,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多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农村地区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02

试点先行深化管养体制改革

“十三五”以来,农村交通的发展重心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政策创新,成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如今,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越来越到位,这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行业,交通运输部连续7年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列入“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并推动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等范畴,大力推进“路长制”,切实夯实地方主体责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着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着眼各地,已有18个省政府成立“四好农村路”领导小组,31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意见,30个省(区、市)在省级层面出台了推行“路长制”的政策措施,“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部省合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明显加强。

在破解养护资金难题方面,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逐步明确,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广东省要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等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支持力度。

农村公交。

不仅如此,“四好农村路”也成为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70.3万个,平均年收入达1.2万余元,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35.4万人,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5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各地全面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路创建,充分发挥了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适用性强的先进经验。成绩的取得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努力。

03

完善“八个体系”服务新形势新要求

新时代对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功能,构建城乡联通的交通网络,形成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保障商品和要素在城乡双向流通,成为农村公路建设新要求。

要满足这些新要求,需要各地扎实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以制度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全面、科学、规范、长效地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交通运输部在此次现场会上提出要不断完善“八个体系”,把握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湖北安远农村公路。

建设为根本,各地需构建广泛覆盖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在基本实现具备条件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

健全长效稳定的管养保障体系,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各地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进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考核保障等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运营为目的,各地需完善高效优质的运输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客货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创新农村客货运发展机制。

制度建设为保障,各地需构建规范有效的制度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能力建设指导,为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资金保障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各地需完善支持有力的资金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提升“四好农村路”可持续发展能力。

制定完备适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农村公路建设品质进一步有保障。各地需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有关技术标准,形成完善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

“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有群众参与,让群众受益。各地需发展共享共治的群众参与体系,切实发挥各方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衔接乡村振兴,各地需打造创新多元的融合发展体系,以农村公路为纽带,促进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构建农村公路的多元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路发展的主攻方向,完善“八个体系”,将更好地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夯实基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关于“四好农村路”

各地有哪些独到经验?

向上滑动阅览

贵州

“一盘棋”统筹打开脱贫致富大门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把农村公路纳入全省脱贫攻坚全局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进。5年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5.9万公里,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启动实施3万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建成超过公里。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永兴茶海产业路。

贵州坚持把农村公路发展融入全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统一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贵州助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全省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贵州坚持把农村公路发展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大力推动“交通+旅游”新模式,打造以旅游路为重点的“美丽农村路”2.3万公里,实现了山区变景区、民宅变民宿、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老板。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北盘江大峡谷农村公路。

此外,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通村村”App出行服务平台,贯通农村客运、物流、电商、金融等线上线下服务功能,打通农村出行和城乡物流双向流通。目前,全省共建成村级服务站点1.5万余个,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了“手机上下单、家门口坐车、集中点拿货”的便利。贵州研发使用“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智能管理体系,对“规划计划、招标投标、建设进度、督察督办、质量验收、资金拨付、信用评价、管理养护”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数据监控,大幅提高了农村公路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山东

多元素融入规划提升管理效能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按照“高起点布局规划、高标准建设引领、高质量融合发展、高水准推进延伸”的目标定位,筑牢“四好农村路”转型升级高标准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支撑、规范持久高效能管护等三个体系,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服务水平,山东省全力推动“三年集中攻坚”“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两大专项行动。三年来,山东共新建改造宽度6米以上农村公路4.2万公里,多个自然村实现通达。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6.1万个建制村实现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占建制村总数的89%。

同时,山东省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景观,推动“公路+绿色发展”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全面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激活农村发展资源,推动“公路+产业发展”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将公路建设与沿线乡村历史、人文、休闲紧密结合,推动“公路+文化发展”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山东省以建立多层级管养机制、多渠道投资机制、全方位考核机制、融媒体宣传机制为抓手,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效能。

山西

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

年以来,山西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并决定建设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作为农村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山西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年)》。同时,面对6万多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艰巨任务和近千亿元的资金压力,山西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每年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均在2万公里以上。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山西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补助占到项目总投资的约60%。据统计,年以来,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约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公路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占完成投资的60%。

不仅如此,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山西建立了农村公路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各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编制年度建设计划的同时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省交通运输厅审核后下达年度建设计划。同时,省财政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开展建设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的原则,每年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作为安排省级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四川

建“金通工程”奔金色大道

四川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9.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但线长、面广、发展不平衡,是交通脱贫攻坚任务重省。今年,四川在奋力推进交通脱贫攻坚的同时,着手研究如何持续巩固“两通”成果,并于3月在全省试点建设人民满意乡村客运、助力乡村走上致富奔康金色大道的“金通工程”。

该工程的基本特点是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车身外观,统一驾驶员工牌、工装,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监管投诉平台。经过半年多努力,第一批57个县(市、区)“金通工程”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四川把在全省推行“金通工程”写进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第二批试点的65个县(市、区)正在推进,到今年年底,全省21个市(州)、个县(市、区)将全部推行“金通工程”。

一辆小黄车,串起大乡村。通过“金通工程”客运体系建设,四川还把邮政、快递和其他可以为老百姓服务的内容,逐步加在“金通工程”里,全力提升乡村客运发展的“造血”功能。四川将认真持续探索,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目标,全力打造乡村客运服务“四川品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老百姓的美好出行愿望。

新疆

“养护+精准脱贫”助力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精准脱贫”模式,持续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保障改善民生、巩固国防边防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新疆交通运输厅创造性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精准脱贫”新机制,由自治区财政部门拿出2.64亿元,支持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设置2.2万个乡村道路养护专岗,吸纳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贫困劳动力参与农村公路管护,开创了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新疆交通运输厅还制定了《22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实施意见》,加大监督考核和宣传引导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今年5月底,所有岗位的养护工全部配备到位、培训到位、到岗到位、作用到位、工资发放到位,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双赢。

“农村公路养护+精准脱贫”新模式,有效解决了22个深度贫困县无法外出就业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有效探索了贫困地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陕西西安

落实资金保障健全管理体系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构建科学建设体系、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创新管理运营体系、完善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融合发展体系等五大方面,全力推动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西安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加强与产业布局等规划衔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全面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任务。

为落实资金保障,西安市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程补助政策,在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差异化设置市、县两级日常养护资金承担比例,同时利用融资平台与陕西省农发行等合作,落实长期政策性银行融资,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西安市健全公路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市、县、镇、村的路长组织体系,开展交警、治安警、路政和运政联合执法,将对区(县)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与下年度投资规模、补助资金挂钩,建立贯穿公路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的长效机制。

为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西安市以公交网络实现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与农资经销商、电商的融合发展,并在个建制村设置快递代理点,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江西婺源

坚持交旅融合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26亿元,建设总里程达公里,实现县道骨干网、乡道次线网、村道微循环网联网成片。年,婺源县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江西婺源县道江湾至双路口西岸段。

婺源始终立足“交通+旅游”战略,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服务游客和群众的便捷交通、美丽交通和幸福交通。

围绕“畅、安、舒、美”的要求,婺源县先后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婺源县注重交通文化和地域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高品位打造了一批农村公路沿线驿站、停车区、观景台,因地制宜建设49公里彩色沥青自行车道,使农村公路不仅是“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的连接线,更是最美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推动形成了婺源县“乡乡都有参观点、乡乡都有农家乐”的全域旅游发展局面,也为全县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婺源县25万名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种养、旅游商品销售,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

安徽和县

一体化管养成效落在实处

和县,位于皖苏交界处,与南京一衣带水、一体化发展,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东大门”。为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高水平筑就“乡村振兴道”,和县摸索出了一条管养一体化的路子。

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通往二鼓峰的盘山公路。

为解决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软化的问题,近年来,和县率先推行三级“路长制”,同时建立“县道县管、乡村道镇管”的分级管理机制,明确养护责任、养护资金、养护考核,强化多元养护合力,并围绕“交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路,真正实现“上下一体化”模式,做到属地管养。

和县还推行了“人机一体化”模式,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力量弱化的问题,做到了“科学管养”。按照“县统筹、镇管理、村监督”的模式,和县设立道路专管员,并围绕治超非现场执法、“两客一危”监管等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车脸识别系统,推动治超方式从事后追查向事前预防转变。

和县通过专业化养护、日常性养护及预防性养护,推行建养一体化模式,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主体泛化的问题;推行管罚一体化模式,做到综合法治、专项整治和社会共治,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意识淡化的问题。

河南林州石板岩村

打造“最美农村路”共建富裕画家村

今年9月,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石板岩村通往林州市的林石公路被交通运输部公布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石板岩村是林州市西部典型的山区村,位于太行大峡谷之中,周围山高峰险,交通闭塞。当地村民一直有一个“愚公移山”的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致富路。

河南省安阳市彩色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帮助下,林州市开始分段对林石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市县交通运输部门在设计路线走向上,坚持不大挖大填,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路面由6米宽的水泥硬化路改建成9米宽的沥青硬化路。现在的林石公路设施齐全、景观优美,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年4月,林石公路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河南省第一批“最美农村路”示范路段,今年9月份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依托“全国最美农村路”这张名片,一批风格独特的高端民宿落户石板岩村,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今年“十一”假期,石板岩村农家乐、民宿旅客较往年翻了一倍。

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石板岩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石板岩村户人家,经营农家乐、写生基地达户,每年创造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40万元,石板岩村10户贫困户依托写生基地、农家乐发展、从事公路养护等公益岗位全部摘帽。

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

画好交通规划图绝壁凿“天路”

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的地形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0多米,全村96户人家多人都住在“井”底。没有修路前,出村只有1条有道“之字拐”的羊肠小路,到县城要走三天。

年至年,下庄村村民在悬岸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8公里长的道路。年,在巫山县公路局的支持下,该路完成硬化、加装了护栏,村民出行更安全。

年以来,在重庆市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巫山县交通局为每个乡镇都编制了交通规划图,形成了“一乡镇、一规划图、一交通网”。巫山县交通局出资将下庄村所有村民小组公路都进行了硬化,下庄村通组通畅率达到%。

路修通了,出行安全有了保障,致富的路更宽了。近年来,依托农村公路,下庄村创新“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种芝麻、种小麦,配套开榨坊和加工厂,并发展了亩柑橘园。通过农村公路,下庄村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售往村外,成了抢手货。

同时,下庄村利用特殊的地理特点,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将原有的土坯房改造成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目前已完成改造19栋34户民宿,后期的改造工程也已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记者马珊珊李家辉特约记者刘叶琳

责编|李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