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老家为了科举录取有多拼一场龙脉烧灰大
2023/1/25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最近在读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里面的讲述了6个小故事,从细微之处品大明历史。其中一则就讲到为了提高科举录取,婺源县乡绅乡宦学子们和开山烧灰的灰户们开启了几百年的护龙脉之争。
万历二十八年,理学大家朱熹祖籍婺源乡试脱科。这不亚于省重点高中没有一位考上重点大学。作为科举大县,儒宗根脚,区区乡试竟被剃了光头,孰可忍是不可忍!
三年之后,到了万历三十一年,婺源精英学子尽出,誓要一雪前耻。结果,婺源本籍中举者仅三人。次年会试仅有一人进了三甲,排名第一百零一。整整六年,婺源县只产出一名同进士和两名举人。这一结果,对于文化毓秀之地婺源县来说,实在拿不出手。
朱熹画像因为这个事,婺源县乡绅乡宦们陷入一片恐慌。连续两届科举惨淡收场,意味着婺源县未来将没有新鲜官宦血液补充,整个县的影响力将持续下跌,政治和经济利益更会受到巨大冲击。
婺源县境内读书风气浓厚,县衙和士族又极其重视教育。婺源县科举如此惨淡倘若与教育本身无关,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全县议论纷纷之时,一位名叫程世法的生员有了一个猜想:会不会是婺源的风水出了问题?
明代人笃信风水学,而婺源的风水更是让本地人引以为傲。当地群山入斗、风云绵密,有龙脉所在。婺源文人把当地的船槽岭和泰山相提并论,认为正是有了如此风水才能孕育出朱熹这样的圣人。
朱熹雕像于是,有实践精神的程世法实地跑去做了调查。这一查还真查出来事情了。
婺源龙脉所在的山岭之间,多了许多灰户,也就是开采石灰的工匠。这些灰户日日在山上凿石挖土,部分山岭几乎被凿为平地。
程世法本就笃信风水学,一看龙脉几乎被挖净,这可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于是他跑回县学就和同学讲。于是整个婺源县的乡绅乡宦都知道了此事。
上下调和派:谭昌言
万历三十二年,婺源县知县谭昌言案头上收到一封请愿书。这封请愿书几乎汇集婺源县有头有脸的大佬,上到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太仆寺卿、大理寺正卿等朝廷高官,下到举人、贡生等,一致要求官府彻底禁绝烧灰行为。
这么多大佬压下来,知县谭昌言难办了。作为一县主官,谭昌言必须全方位考虑事情。烧灰营生利润巨大,一旦强制严禁,大概率会引发动乱。谭昌言必须在禁令之前为灰户找出一条活路。
婺源风景谭昌言提出了官赎。就是以官府名义收购山民们的地契,灰户卖地换钱。而官府这笔经费则通过捐俸而来,说白了由各大家族捐款筹措。同时,还考虑到婺源县对石灰的需求划定原理龙脉的区域用于开采。
谭昌言的这一保龙禁灰令得到徽州府的批准,成为正式行政法规。婺源县把徽州府发的行牌公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婺源龙脉之上,作为警示。
明哲保身派:金汝谐
万历三十四年,谭昌言丁忧离职。接替者金汝谐。
看似完美的保龙禁灰令露出了弊端。既然烧灰营生利润巨大,那必然会有人为此铤而走险。事实上,在包龙碑树立的同年,部分灰户们就重新偷偷开凿烧灰。负责监督的县学学生前来制止,反而是秀才遇见兵,有礼说不清。灰户们威胁官府“无以致生而为盗”,也就说不让我们烧灰不给活路,我们就去落草为寇。
现任知县金汝谐派人前去抓捕,结果一通揉搓之后只抓到了洪天一人。根据洪天口供,他们灰户也只是打工人,真正掌握烧灰产业的是以俞辛宇、程济为首的囤户。这些囤户以划定的开采区域为根据地,偷摸去相邻龙脉开采,闷声发大财。
婺源风景但如何处理这些囤户成为一个问题。如果要严肃处理,根据大明司法权限,就必须上报。一旦上报就会给上司一个管理能力有问题的印象。毕竟前任谭昌言在位时,保龙令面上执行得不错。如果不上报,以知县的权力最多判个杖刑,囤户还能通过缴纳罚款抵扣刑罚。
最终,金汝谐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囤户判了杖刑,纳米例赎,更加隐蔽又猖狂的烧灰。而为了安抚县学和乡绅乡宦,金汝谐给保龙禁碑修了个亭子,面子功夫十足。
值得提一句的是,在金汝谐任职期,婺源的两次乡试严格来说只有一人中举。
真抓实干派:赵昌期
万历三十八年,金汝谐离任,接替者赵昌期。
受够了惨淡的中举名额,乡绅乡宦对烧灰的不满再次爆发,联名请愿,要求新的知县加强保龙措施。
明朝衙门赵昌期是个锐气十足的新科进士,接到陈情后,亲自去船槽岭勘察并连夜撰写了一份严厉的保龙方案:登记旧窑,全部推土填埋;各都居民互相监督举报;一旦发现烧灰加罚,罚银一半用于奖励举报人,一半用于县学;实行连坐制度,各都每月提交无烧灰的保证书,否则连坐惩处;县衙还会随时走访,一旦发现未拆窑洞皆重罚。
这一系列措施严格执行,灰户偃旗息鼓。而在万历四十年乡试中婺源县高中五人,万历四十一年的会试中,曾经十年没通过会试的婺源学子方大铉勇夺会魁。这更加激发婺源人对龙脉的信心。
表面文章派:冯开时
赵昌期以强硬的手段实现了保龙一派的暂时性胜利。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万历四十一年,赵昌期离任,接任者冯开时。
赵昌期的手段必须得强有力的执行方能成功,但他的接任者冯开时显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当严打结束,风头已过,灰户们死灰复燃继续烧灰。冯开时的对策是写文章,群发南直隶高层,吹嘘自己保龙政绩,之后修葺保龙禁碑,继续加大宣传,出台文告,禁止烧灰。然而实际效果一点没有。
县衙冯开时任职期间,两次乡试仅2人中举,无人过会试。婺源学生认为这皆因烧灰毁了龙脉,于是再次上书请求禁令。而冯开时因即将离任,直接批示让县丞去拆窑,让察院和兵备道重处,无责一身轻之后高升而走。
简单粗暴派:金德义
万历四十七年,冯开时高升。婺源县知县由徽州推官刘焕发代理。刘推官恢复了赵昌期时期的政令,灰户再次沉寂。同年七月,新任知县金德义到位。
为了督促新任知县落实保龙措施,婺源学子撰写了一份保龙呈文,历数十三任知县履历,提出“地理之关于人事,岂不响应”。直接指出龙脉与历任知县官运息息相关,直接把新任知县金德义的官运与龙脉捆绑。
呈文效果立竿见影,金德义积极保龙。但是他并没有沿用赵昌期的政策,而是调集人手直接抓捕。一时间,灰户抱团作战,不再互相举报。万历四十八年,灰户们更是联名申诉,直接把知县告到徽州府。还是兵部左侍郎汪应蛟出面,徽州府才从程序上驳回了灰户的诉状。
衙门金德义有了徽州府的背书,开始轰轰烈烈的治理活动,拘捕百余人。中间历经万历和泰昌皇帝去世,直到天启元年才正式定罪十六人。而同年乡试,婺源县中了三个举人,次年会试一人中三甲。
天启七年两人中举,但同年(崇祯元年)会试则有四人上榜。
祠堂至此,婺源乡绅乡宦和学子们认为保龙大业终于成功,为庆祝此事,他们还专门合订《保龙全书》以作留念。
但是,保龙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灰户赚钱与学生致仕的矛盾始终存在,强力压制终究会反弹。只要有利益,有科举就必然有冲突。保龙活动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光绪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