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记忆老味道丨婺江竹筏上的霉干菜浙江

2023/5/9 来源:不详

-05-:02

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之声共同推出“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小时候我家经营的小客栈离江边和小码头很近,常常会有从武义放排来金华的竹筏客前来投宿。

每逢雨季,婺江的水就会猛然上涨,处在南边的支流武义江就会有竹排源源不断地放至婺江河埠头。我们住在江边的孩子,会经常去要江涨水时的景观,更有趣味的是:可以在竹排上嬉闹一番。另外,我还有心中的等待。

我特别留心婺江水位升涨时的高度,因为当水位涨到河埠头第一个石阶时,撑竹排的竹筏客就要来了。

那年梅雨季节,婺江的水一直在涨,水位快到河埠头第二个台阶了,竹筏客还没有来,傍晚,我和巷里的小伙伴再次去江边观望和等待。正当我们焦急地等候时,突然,一个叫金根的小伙伴一声大喊:“来啰!来啰!”我回头向东眺望:竹排接成了长队,恰似一条青龙在戏水,顺着奔腾的水势由东向西翻飞而来。见此情景,我们会兴奋地呐喊:“哇!哇……”

竹排很快流淌到埠头,竹筏客用长长的竹篙将竹排固定住,并用绳子栓牢。瞬间,一排排的竹排铺满了半个江面,我和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跳上去,脚踩竹排尽情地摇晃着。此时,竹筏客去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上岸投宿。

竹筏客装束简朴,补丁的蓝衣蓝裤,围着一条白汤布,头戴笠帽,身披蓑衣,行囊里总放着米、苞箩粉等食材,引人注目的是,手拎一二只竹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竹罐成腰鼓形,约二十厘米高,分二节,上头一节是盖,直径约六七厘米,土褐色的颜色,显得有些陈旧。

竹罐里面装的是霉干菜,这竹罐霉干菜便是我心中的等待。虽说家里有时也有霉干菜吃,但竹筏客带来的竹罐霉干菜,农家自种自腌,储藏多年,其滋味别具一格,是我儿时的最爱之一。

夜饭,客主是打拼伙的,就是我们全家和竹筏客一起吃饭。烧饭的米是竹筏客的,母亲准备了好几个蔬菜,加上竹候筏客的竹罐霉干菜,成了一顿丰盛的美餐!

开锅时,米饭特别白,又很松软,就是不用菜,也可以吃上几碗。竹罐霉干菜,蒸煮后已香气四溢了,其色泽乌乌黑黑的,虽说霉干菜里没有肉,母亲在霉干菜上淋了些麻油,倒也出味。我急忙动手,用筷子夹了一点霉干菜送进嘴里,赛过久藏的山珍,大大地解了一次馋。竹筏客带竹罐霉干菜,已成为历史,与当时饥馑的生存环境有关,其竹罐霉干菜的滋味,今日已难尝到了,婺江流水何时能够恢复如初?何时再能见到竹筏客?何时再能吃到竹罐霉干菜呢?

文章来自《老金华的记忆·老味道》谢志清编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