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婺源赏花指南,千年古村,花美人少
2023/3/21 来源:不详再过两个月,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看油菜花,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婺源!早在15年前,到婺源看油菜花已经成了许多人的新年的第一拨冲动,那个时候,当地借势开发旅游,于是李坑,晓起等古村因交通便利而名声鹊起,人流如织,因此每次去,就会重复地走这几个景点,也见证了它们从质朴到商业化浓厚的转变。
再次去,就选择了婺源的北部山区,崇山峻岭之中,同样隐藏大大小小的村落,依旧保持了古朴的风貌,和质朴的民风。
这次的目的地是沱川乡,从婺源县城出发,沿着省道向北进发,星江河(饶河)的支流清华水,时左时右一直伴随,对岸是青山如黛,田野里满是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星罗棋布的村落,其中有几座保存比较完整,名气也很响亮的,比如思溪、延溪,还有《欢乐颂》的拍摄地漳村。
小河在一个集镇前一分为二,两条支流又各自西东伸向山里,这个镇子叫清华镇,以前是婺源的县治所在地,闻名于世的清华彩虹廊桥,就位于镇子北边的支流之上,始建于南宋。
道路也随着支流东西分展,我们沿着东路往凤山方向前行,大约20分钟之后,一条陈旧的柏油路向北往山里延伸,这就是去沱川的路,经过一番翻山越岭,进入一个盆地,就是沱川乡,因清溪川流不息,淙淙有声而得名。
在距离乡政府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个分岔,一个写着篁村,箭头左指,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慕名已久的村子。
村头有一个简易的停车场,旁边一道小溪自山里流出,上有一座廊自北向南,名“大夫桥”,圆木架构,木板平铺,上盖廊亭,青瓦覆顶,两边设雕花木槛,内侧柱间施平板兼作坐凳,供来往行人休息。两端门额分别题写“凤鸣篁墅”,“”鹤和松林”,另有竖联“廊引篁溪水,桥渡有缘人”。廊桥对面高坡有一组建筑,名万萝庵,前身为文昌阁,与廊桥、古樟组成水口。
沿着石板路向村子走去,田间地头,山坡山下油菜花竞相怒放,在河滩上发现一棵罗汉松,枝叶茂密,外形呈伞状,主干直径近1.5米,酷似有无数根茎抱团而成,据说树龄接近千年。
村子并不大,东西狭长,粉墙黛瓦,幽幽深巷,灵秀而又寂静。村子对面山如笔架,村前的有一半月池,村民称为砚池,池水就是墨,并给我们指出,眼前开垦叠起的田畈是纸,村后山上那个最高的红豆杉就是笔了,我们顺着红豆杉的方向往前方看去,刚好方向正对着笔架山呢,果然是集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篁村的核心就是保存完好的宗祠了,弯弯曲曲的小巷将我们引到一个院落,这就是余氏宗祠“余庆堂”,始建于南宋,门楼正中题写“始基甲第”,据说当年祠堂开挖地基时接到喜报,村里有人中了状元,双喜临门,门额周围有凤、鹤、麒麟、莲花等砖雕图案。
相传多年前,篁村始祖余道潜为避祸遂挈妻带子来到婺源,经过此地,见一片茂林修竹,四周群山环绕,且有流水淙淙,叹为风水宝地,便倒插罗汉松于河边,心中念到,此树若能成活,就定居于此,没曾想当年该树发新芽,决定定居于此,取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绝句命名为“篁村”。此后开枝散叶,子孙繁衍,90年后,其后代余景阳,于开禧二年(年)迁居五里开外的一处山谷,就有了后来比篁村更为知名的村落—理坑。余道潜也成为沱川余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