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这个地方,从濒临消亡的古村,蜕变成最

2025/4/4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http://www.xftobacco.com/m/
近年来,婺源县把旅游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产业,带领更多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共享旅游红利。并充分把握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机遇,依托乡村丰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民俗古居、良好的自然生态等优势,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效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一条“婺源模式”旅游扶贫之路,使乡村旅游业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大开发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同享发展成果。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突破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70%。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的篁岭景区了解到,篁岭景区总投资3.5亿元,自年启动营业,5年多时间,从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景观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篁岭村人均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元,提升为3万元,户年均收入从1.5万元,提升为10.66万元,最多的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近30万元。受地形限制,篁岭村庄房屋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村内可用地十分稀少,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篁岭村的农耕生活成就了篁岭村的”晒秋”景观。由于篁岭村民的生活生产资料大部分都在山下,交通极为不便,秋冬季节村民生活严重缺水,而汛期因街巷排水不畅发生过几次局部山体滑坡。村民们先后于年、年两次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体搬迁。在景区开发前,村内仍有70多户余名村民居住,在住村民中有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平时只有老人与小孩留守村庄,整个村庄呈半空心化的萧条景象。由于村庄缺乏管理,环境卫生、教育、医疗条件极差,在住村民人心思迁,有条件的都在逐步外迁。村民搬迁后的闲置房屋,因年久失修,部分已开始腐烂,甚至有的倒塌,宝贵的晒秋景观逐渐消失,周边梯田逐步荒芜。面对村里大部分闲置房屋因年久失修腐烂倒塌,篁岭“晒秋”独特的景观资源在逐年消失,婺源县采取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村庄进行保护性开发。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资万元在山下新建安置新村,搬迁安置在住村民,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使篁岭古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保护与利用。景区总投资3亿元,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深度开发和打造,收购散落民间的20多栋徽派古建筑在篁岭村进行异地保护,将栋原址民居改造成精品度假酒店,打造了商业一条街——天街,通过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民俗体验、文化演艺等综合旅游消费来取得项目收益。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打造,如今的篁岭分为新古、上下两个村庄。在山上的篁岭古村,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4A级景区,景区运营仅2年,就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首批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点,“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篁岭古村被网友赞誉为世界最美村庄、全球十大最美梯田!游客量逐年翻倍增长,篁岭成为一颗旅游新星,发展势态迅猛。在山下的篁岭新村,村民家家住新房,小孩就近读书,交通便利、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齐全,有条件的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做起了游客生意,百姓生产生活方便,安居乐业。在经营方式定位上,篁岭景区一个深度旅游发展项目,采用的是“门票加经营”复合方式,项目收益主要通过住宿乡村客栈、品味特色餐饮、观赏传统民俗表演、体验乡村生活、选购地域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及乘坐观光索道来获得。在这种背景下,更多的农民转变了原有的角色,变成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者。目前在公司上班、承租经营的当地村民有余人,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另外,篁岭模式不仅是把村民“迁下去”,而且还要把村民“请上来”。搬迁安置的“迁下去”是第一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当古村完成规划建设、风貌修缮,开始运营时,古村里需要的是生活的场景与气息,这时公司有选择地把部分村民“请上来”,挑选当地有手艺、有特长的村民返迁篁岭古村,展示晒秋、当地手工艺、民俗小吃等。一个原生态、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文化韵味的古村落尽情展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