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郊区有处小婺源建于600多年前,40

2023/8/29 来源:不详

武汉的黄陂区一直被称作“武汉后花园”,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知名景点数不胜数,加上相对“凉快”的物候环境,尤其适合春夏季节游览。比如,在黄陂木兰乡双泉村就有一座类似江西婺源民居风格的生态村落,它建造于多年前的明朝,如今仍保存有40多栋古民居建筑。那些建筑大多有百年历史,其中还有数十栋石砌宅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村落里古韵悠悠,意境深远,是完美的田园式生活环境,闲暇时前去走一走,宛若又回到了梦里的乡村,这处生态村落就是大余塆。

独特的石屋人家:以石为特色的生活器具

大余塆的环境非常安静,远离城区带来的最大优势便是宛若桃源般的和谐意境,并且因为没有太多纷繁叨扰,村落里还保持着宛若百年前的祥和氛围,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建筑。大余塆里还有40多栋古民居建筑,又以数十栋石砌宅子特色鲜明。步行其中,见古宅整体呈浅色系风格,具体到某一栋宅子,皆是巨大方石做地基,依次往上堆砌建设,不同高度所用的石头材料都不同,但统一堆砌整齐,严丝合缝。一直到屋檐和屋顶,再分成小砖块,以涂料装饰墙体,架设屋顶,白墙黑瓦,界限明显。

不仅有石头堆砌的房屋,大余塆里也多有石头堆砌的路面和院墙。石砌的路面一般是选在房屋门前,青石铺设,间隙间早被压实,路面整体平稳。与路面相比,院墙的范围更大,围绕着门前拉一处弧形,所用材料清晰可见,大石头和小石块,相互错落堆砌,非杂乱无章,而是很有规律,堆砌的高度在2米左右,虽斑驳不堪,但仍然坚实。石制的路面和院墙很常见,但相关的生活器具就很稀有了,比如说石磨、石碓、石碾,都是珍品。

徽派风建筑遍布其中:一墙一瓦组成的国风画卷

建筑以石头为特色,这是随处可见的场景,实际上更多的还有典型徽派风的布局和建筑元素,最典型的当是布局。大余塆里有一处水塘,以水塘为中心,建造有廊桥、水车和黑白风建筑群,这基本上是还原了徽派建筑布局。简单来说,水塘是核心之一,水的存在盘活了整个环境布局,建筑以水为倒影,黑白风造成巨大反差,一墙一瓦都是出色的国风画卷。这样一幅画卷讲究留白,讲究意境,在巨大的空间场景里,仅有几种颜色,还原的淋漓尽致。

廊桥为木,延伸而出,也可直言为木桥。在悠长的细雨天里,撑一油纸伞,漫步在木桥之上,镜头的转换随意,也能捕捉到清冷的意境。大余塆景区,适合一个人漫步,摆拍或者特写,都可以将这徽派风跃然在纸上,或者相片里。还好,这几年,大余塆景点虽然热度上升,但只要错峰出行,也能够完美避开人流如簇的时候,这样的徽派风景致,适合人少的时候慢慢品味。

余姓大户迁徙而来,与江西婺源的关系源远流长

大余塆的景与江西婺源相似,不仅相似,还确有渊源。根据当地老一辈人的讲述,村落里第一大余姓,祖籍在江西婺源,元末避战乱迁徙到武昌,后辗转到木兰山南麓(也就是今天这个地方)。元末明初,天下大定,村落迎来安定时期,部分建筑也开始兴建。后明末清初的几百年里,大余塆陆续增修了部分建筑,保留至今。与留存的建筑相比,有很多文化典籍先后消失不见,引为遗憾。

当然了,说到江西婺源,很多人也会想到无边的油菜花海,实际上,大余塆前些年里也规划种植了油菜花,面积有多亩。油菜花适合在4月初欣赏,那种花团如簇,飘荡如海的场景分外美丽,也确实震撼人,可能唯一的劣势是花期太短。因为各种原因,今年的4月外出计划泡汤,希望来年抓住机会。

古村落景点在武汉并不多,大余塆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属难得。石头堆砌的古宅和徽派黑白分明的古宅,任何一种风格都能引以为特色,成为区域旅游名片。大余塆的亮点还在于,它并非一座完全意义上的景点,而是至今还有人生活其中,出于保护目的,他们都在景点外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居民既是大余塆的传承者,也是保护者,他们代表着最真实的记忆。

大余塆里的建筑斑驳,看着有年代感,与此相反的是还有很多植被,即便生长长久,也是新鲜的颜值。水塘边成片的杉树,道路旁的行道树,古宅边的家树,无一不是村落里最正宗的原住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