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里有戏传承李烜宇90后的我和陈望道先
2023/4/25 来源:不详今年5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文武小生楼胜,摘得了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时隔36年,浙江戏曲演员再度榜首。
7月1日,浙婺又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文艺院团,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建团65年来,浙婺也曾面临当时戏曲院团的普遍难题:市场不景气,演员缩减,“创新”受创。在戏曲发展环境和体制处于变革的特殊阶段,浙婺在困境中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开创了婺剧发展新局面。
从一年不到30场戏,到如今一年多场,浙婺形成以60、70后为中坚,80、90后为骨干,00后优秀苗子组成的三个梯队。全团行当整齐、男女并重、亦文亦武。
7月7日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婺里有戏”。
为什么说婺剧是京剧的“祖宗”?浙婺如何成为红团?浙婺的年轻演员身上,有哪些“必杀技”?让我们一键get!
人物名片:
李烜宇国家三级演员,工老生,师承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朱元昊,年拜师上海京剧院麒派名家陈少云先生学习麒派艺术,把麒派演剧精神融入婺剧表演中。曾荣获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优秀表演奖”。主演《信仰的味道》参加由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新年戏曲晚会演出。主演剧目有《徐策跑城》《红灯记》《郑义门》《信仰的味道》等。
我父母都来自婺剧团,父亲曾担任过县婺剧团的团长,他们太知道这行的不容易,一开始不太希望我走这条路。但从事戏曲专业,一直是我的梦想。
年,我有幸拜京剧麒派大师陈少云先生为师,开始学习京剧。年,正式考入浙江婺剧团,拜著名老生演员朱元昊为师。这是我挚爱的天地,苦与泪,在这份热爱面前,不值一提。
婺剧讲文武兼备,京剧讲究四平八稳。无论地方戏还是京剧,虽剧种有别,但都有相通之处。我想,那就把麒派的表演精神融入到婺剧的表演中。
在《信仰的味道》里,我就是这么做的。
那是一段为大众所熟知的历史,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在翻译、传播、实践《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我在剧中饰演陈望道先生。这个角色非常厚重,文化气息很浓,不适合身上有太多肢体的表述,整个人物比较内敛,要更多地表达内心的感情。要做到这点,就要通过查阅资料,详读剧本,实地考察,让自己的内心强大、饱满。
我和陈望道先生还有段小小的缘分。
陈望道先生是金华义乌人,我是浦江人,金华和浦江紧相连,陈先生的家乡分水塘的水,一边流向义乌,一边流向浦江。在走访的过程中,陈望道先生的家人告诉我,陈先生当年从上海拿到译本回家乡翻译,先从上海坐火车到杭州,再从杭州走水路到浦江黄宅。我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和陈先生当年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年纪,十分相仿。
拿到剧本的第一天,我就去了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和村里的老人聊天,了解先生的故事。
在塑造陈望道先生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通过眼神,严肃的、凌厉的、坚定的。还有手指的指法,指人的、指物的,不同的场合、环境下,指法都不同。
戏曲讲究自己进入人物,进入角色。麒派则反向讲,要让角色进入自己,再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看到活灵活现的角色。
戏里最后一幕,当陈望道先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朋好友被处死,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内心非常悲痛。那是我唯一一处略微夸张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处利用了戏曲程式的地方。戏曲演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道具,我的戏服长衫,就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我拎起了长衫,用了一个甩袍的动作,来表达心中的愤慨。
有一句行话“千金话白四两唱”,麒派念白相当讲究,节奏非常好,韵味醇厚,饱满有力。《信仰的味道》里有大段大段的道白,我都结合了麒派念白的方法。比如乡绅们要将程九凤沉塘的时候,我在幕后,连喊两声“拿道理来”,再冲上台。这句喊就是麒派念白力度的体现。
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几年里,我被王晓平院长深深折服,他和浙婺的领导们,给年轻人创造了太多锻炼、学习、进步的机会,生活上也十分照顾。未来的日子里,练好功,作好艺,唱好戏,就够了。
最近,我和同事们正在排练《信仰的味道》,8月4号、5号,我们将带着这部剧来杭州剧院,期待和杭州观众见面。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