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你梦想的家园,有生之年,你一定要来
2022/12/4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47.html
婺源的美,我早有耳闻,一直心存向往。婺源县原属安徽徽州,属徽州文化。婺源位于合福高铁线上,每次乘高铁经过这里,都有一种想下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冲动。前几天有幸到婺源出差,终于有机会了却心中一桩夙愿。
一入婺源县城,一股浓厚的徽州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白墙黛瓦马头墙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古朴静美。
工作结束后,我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报了当地的一个旅行团,决定去好好地感受一下婺源,近距离地触摸她的呼吸和心跳。
音乐喷泉
夜幕降临,我捧着一杯奶茶,在这座安静的小城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却偶遇了一场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视觉盛宴。
婺源县的音乐喷泉位于市中心的文化广场内。喷泉伴随灯光、音乐起舞。一会儿如万马奔腾,仰天长嘶;一会儿又如巨龙腾渊,直冲云霄,给人一种地动山摇、慷慨激昂的感觉。一会儿如天女散花,轻柔曼妙;一会儿又如梁祝窃窃私语,互吐衷肠,诉说着一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微风徐来,喷泉如烟似雾,不经意间,几滴晶莹的水珠落在脸上,清凉宜人,瞬间赶走了一天的身心疲惫。
篁岭晒秋,最美中国符号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着旅游大巴出发了,不一会儿便来到篁岭山脚下。大概坐了十几分钟高山索道就到了山顶,我们穿过垒心桥高空玻璃栈道,第一站来到了“晒秋”景观地篁岭。
篁岭也被称为浓缩版的婺源,这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你可以春赏梯田花海、夏戏峡谷溯溪,秋观古村晒秋,冬品民俗度假。
篁岭古村始建村于明代中叶,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属典型的山居村落。这里千山万壑,地无三尺平,自然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吓倒先民们,数百年来,篁岭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理环境“交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平衡。
用竹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村民们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晒秋农俗景观、一种民俗文化符号。因此年,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现已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年的秋收时节,这里房前屋后便成了竹晒匾的海洋,高高的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晒匾里晾晒着五颜六色的农作物,有红的辣椒、黄的稻谷、褐的栗子、黑的山珍,更有山民们丰收的喜悦……于是整个篁岭村便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吸引着众多的绘画和摄影爱好者。
这次同行的还有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妻,他们是北京某知名大学的退休教授。他说他们这是第四次来篁岭了。问及原因,他说他太喜欢这里了,他们要感受不同季节的篁岭。老伯是摄影爱好者,而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御用模特。六七十岁的人了,各种摆拍,各种取景,各种微调,从不嫌烦。有一次他俩捣鼓了好久,终于拍了一张满意的照片,老伯一个劲儿的说:“嗯这张好,这张好,回头一笑百媚生。”我连忙在后面接了一句:“六宫粉黛无颜色。″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了起来。
“五桂堂”,体验古代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
我不知道其他季节的篁岭是什么样子,但是九月初的篁岭是旅游淡季,又非周末,所以少了一份嘈杂,多了几份清幽。就像穿越了一段厚厚的历史,忽然进入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
沿着崎岖的石头小路上到篁岭村最高处,这里有一处叫“五桂堂”的建筑。在二楼,我们欣赏了大小姐闺房和丫鬟房间,还有老爷房,体验了一回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
上到“五桂堂”顶层,站在晒台边或推开一扇窗,可以俯瞰整个篁岭古村晒秋全景。
说到这个“五桂堂”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这是篁岭村一曹姓大户人家的祖宅。曹家四代单传,到了第四代曹希例,他乐善好施、行善积德,育有五个儿子。从此曹家人丁兴旺。以五个儿子为代表的五大房统称为“五桂堂”,寓意五子登科,子孙满堂之意,延续至今。村里遇到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在文贴、器物上都要写上“篁里五桂堂”几个字,家家如此。
参观完五桂堂,穿过商铺林立的天衔,沿着花溪水街水流指引我们来到了水口红豆杉林,这里古木参天,仙雾缭绕,凉风阵阵,我们在这里的石凳上稍作休息。
李坑古村,徽式古建的博物馆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另一处景点李坑。去体味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静谧。
从篁岭到李坑大概有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吧。李坑位于婺源县的秋口镇,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两条小溪在村中交汇,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着坑,又因这里的居民以李姓为主,顾名“李坑”。
小溪两边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徽式古建。这些古建依溪而建,隔溪相望。清初木材儒商李瑞才故居,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府宅大夫第,清代铜绿商人李聘如故居“铜绿坊”等许多古建筑都保护得非常完好。
徽式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四周高墙少窗,天井是徽州民居的主要采光处。雨天之时,四周房檐的雨水顺流而下坠入天井,称“四水归堂”。水是财富象征,将水留在天井也是期许富贵之意吧。
李瑞才故居为清初木材商人李瑞才所建。当时商人尽管富有,但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处于仕农工商的最末。所以其住宅不能建造得像王府那样豪华,而且大门也不能朝向大街,更不能建造“八”字形大门。所以商人的住宅只能开偏门,然后在门楼、门罩处饰以精美的“三雕”(石雕、木雕和砖雕),以显示其财富。
大夫第主人因为是捐了官的,走进大夫第明显感觉宽敞气派了许多。大夫第是清咸丰年间建筑,其主人李文进原来只是富甲一方的茶商。
太平天国时期,清廷军队由于物资匮乏,战力薄弱。徽州官府鼓励商人捐饷,捐得多就封官职,李文进正是在这时得到了五品奉直大夫的官衔。
清朝的奉直大夫只是一个闲职,并没有实权。为什么当时的徽商都执着于官位呢?并不是因为权力能给他们带来多少金钱利益,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不惜花重金捐官。
如今这些屋主人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座座古建筑诉说着悠长的历史。漫步于李坑长长的青石板古道,就像行走在一幅古老的画卷上,让浮躁的心一下子便平静了下来。
写在最后
这次婺源之行时间紧,并没有尽揽婺源之美妙,只能说是意犹未尽,但也算是见微知著吧!
经过洗礼后的心灵,在九月的婺源不断升华,会让你渐渐地不再为世俗而为难自己。
等今年深秋,我想来看晨雾红枫;等明年春天,我还想来看梯田花海。你是不是觉得我很贪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