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事迹婺源县文物保
2022/8/5 来源:不详婺源县文物保护中心
婺源县历史遗存丰富,文物点多面广。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76个点)(其中革命文物11处42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53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个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处,还有余处徽派历史建筑。婺源县是中、蒙、俄三国联合申遗“万里茶道”节点城市,域内徽饶古驿道浙岭段、谭公岭段和龙腾茶园(含茶号“协和昌”)列入“万里茶道”申遗点。长期以来,婺源不断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良好成绩。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文物保护机构。婺源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各有关乡(镇)政府与县财政、文物、住建、自然资源、文旅、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综合协调指导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县与乡、乡与村、村与各文物点之间均建立文物安全工作网,形成县、乡、村、点“四级”联动保护机制。
实行多措并举,加大文保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婺源文博事业和活动内容;以婺源“万里茶道”申遗点调查、革命文物普查等工作为契机,坚持做到边调查、边宣传、边保护文物,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保障文物安全。相继出台了《关于立即制止擅自拆除、买卖古民居及其构件的紧急通知》《婺源县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有效遏制了人为因素致使古建筑消失的状况。
积极筹措资金,修缮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上亿元,完成所有国保单位、部分省市县级文保单位修缮工作,以及部分国保单位三防工程。县财政每年拨付万元,用于古建筑维修补助。另外针对一些散落民间难以保护的单体古建筑,进行异地搬迁,集中保护。通过多方保护措施,避免乡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
探索技术创新,全面监控文物状况。率先搭建县级智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数据库,逐步推广文物安全防范系统远程监管、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监控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员智能巡检,基本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
圆满完成“一普”工作,获评全国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共调查辖区内机关、事业及国企单位家,采集件/套文物电子数据,拍摄、上传照片张。年7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婺源县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化危机为机遇,“彩虹”涅槃重生。年7月8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彩虹桥因特大洪灾受损。婺源县文物局在上级文物部门指导下,沉稳应对,主动作为,努力将损失降到最小。联合婺源县文广新旅局、婺源旅游股份公司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