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报直播室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
2023/9/19 来源:不详现代产业馆高校展区,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占剑华用染色小米拼贴着画盘。本报记者田野摄
主持人:本报记者颜瑶
嘉宾:
张泽兵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安然江西中医药大学新闻中心主任
占剑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传统工艺美术大师
李巧林江西医院灸疗师
杨纲辉兴国县文化馆干部,新派客家山歌唱作人
核心提示
江西文脉悠长、人文厚重。
7月20日,“文化的力量——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在抚州文昌里圆满落幕。活动集中呈现了红色、山水、书院、陶瓷、戏曲、农耕、商帮、中医药8种特色文化和临川、庐陵、豫章、客家4种地域文化。穿行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感受跨越时空的对话,更能体验文化创新的震撼。文化与科技、虚拟与现实在这里全面交汇,“文化+”已逐渐从浅层相加迈向深度相融。
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画外音)位于汝东园3号民居的中医药文化展区内,流传千年的艾灸文化搭上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快车,江西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发的全球第一台热敏灸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来回为病人检测施灸。
李巧林:这台热敏灸机器人是全球首次亮相,它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首先,它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一个医生可以管控十台机器人,同时为十个病人施灸;第二,它突破了人力的疲劳极限,可以长时间标准化、精准化施灸;第三,它自带WIFI系统,能将检测到的信息传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病人给出更优化的施灸方案;第四,它的力矩传感器能够实现专家施灸手法的远程模拟。
(画外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区内,一个名叫“哎呀嘞”的组合用和声方式演唱的新派客家山歌,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聆听。他们以兴国当地客家山歌为基调,加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进行和声编配,令人耳目一新。年,兴国的音乐唱作人杨纲辉一家三口成立了“哎呀嘞”家庭唱作组合,创作并演唱了近20首现代多声部客家山歌,其作品不仅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而且还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等国家级音乐殿堂演唱。
杨纲辉:年我就到兴国山歌剧团当学徒了。三十多年来,眼看着会唱兴国山歌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们甚至连客家话都不会讲了。原生态的山歌很难引起现代年轻人的情感和审美共鸣。作为一个本县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要让这种音乐传唱下去。年,我开始尝试用现代多声部创作山歌,第一首作品《打支山歌过横排》推出后,反响特别好,之后我就一直不断尝试用现代音乐元素对兴国山歌进行改编和创新。
(画外音)现代产业馆高校展区门廊处,占剑华正专心地用染色小米拼贴着画盘。近年来,占剑华带领的团队将传统粮食画技艺与千年漆艺创新融合,开创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粮漆画。随着粮食文创项目的不断孵化,江西工贸职院已成为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之一。该校学生创作的作品《粮艺——中国粮食文创产业领军者》,在年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
占剑华:粮食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一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唐朝,盛于清朝,流传至今。先民曾以五谷作画祭祀天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婺源篁岭的“晒秋”文化就是以天地为背景的一种粮食画。“粮漆画”利用现代工艺突破了传统技法,成为“江南粮仓”农耕文化的一种新载体。同时,也为江西工贸职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注入新动能。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画外音)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中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更加深入,主动接受度大幅提升。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江医院研制的一款新型热敏灸仪,可实现静音无烟明火灸,极大改善了病患的就诊体验,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张安然:加大现代科技力量对中医诊疗过程的干预,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有人误以为科学仪器检测是西医的技术,实际上,现代化的医疗检测装备是物理科学进步的产物,西医可以借力于这些设备来诊疗,中医也要借力于科技设备,让施治更精准。
(画外音)当初,杨纲辉的创作曾遭到质疑,有人认为他的这种改编是对老祖宗文化的一种亵渎。他甚至遭遇了创作手稿被扔进垃圾桶的尴尬。但是,这个客家汉子不服输!一个个文艺界同行的认可和一次次观众的掌声,坚定了他创作新派山歌的理念。
杨纲辉: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就属于那些有胆量、有创新、有才华的人。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能够参与到“兴国山歌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写他们爱唱的客家山歌。这让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和力量。
张泽兵: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口头文学艺术样式之一。它在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对它的继承也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艺术创新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时代生活,终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画外音)江西工贸职院的前身是江西粮校。粮食的防腐、油脂加工等技术是该校的基础课程。利用高校优势,把传统民间工艺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将文化传承融入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符合职业院校特色文化育人的发展方向。
张泽兵:近些年,江西在文化强省的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文化创新的环境优化,在“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大背景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文化双创”平台建设、文创资本运作、成果转化、创新培训、人才的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整个创新生态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省一方面支持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和专业建设,着力培育创意、策划、管理等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建立毕业生实习机制,对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入园创业予以便利,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总体来看,高校文创与文化创意园区的互动关系逐步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加强。
坚定自信激发活力
张泽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的技术:戏剧+全息投影、文创+数字产业、中医药+人工智能、城市印象+VR互动……“文化+”已逐渐从浅层相加迈向深度相融。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我省大力推动文化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在数字技术、VR/AR的运用方面,我省大力推动VR/AR在文化旅游、游戏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5G+红色移动VR”应用普及。在媒体融合方面,AI虚拟主播、MAGIC智能机器人、语音和人脸识别等30余项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装备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结束语)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
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赣鄱文化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各种业态跨界融合,正成为引领江西文化前行的新兴力量,为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