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语清照金华

2023/5/9 来源:不详

□沈志权

前段时间,看到王华琪老师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四季轮回”专栏连发两篇《清照杭州》,说李清照在杭州柳浪闻莺居住了二十三年,在清波门外的西湖边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脚印,却未能给杭州留下一句诗词,“让杭州人困惑了九百年,遗憾了九百年。”

李清照(年3月13日—约年),号易安居士。据CFP。

与杭州相比,李清照似乎对金华特别眷顾。在金华避乱三年,有感于这里的山川人文,她写下了一诗一词一文一赋一图经,清照金华千秋,令包括王老师在内的新老杭州人羡慕不已。

“今年冬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卜所之。易安居士亦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乍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适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乎?于是乎博奕之事讲矣。”这是李清照于宋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金华所写《打马图经序》中的一段文字。是年十月初一,金兵渡淮,江、浙驿动,51岁的李清照从杭州由水路沿富春江溯流而上,避乱金华,投奔时任婺州太守的赵明诚的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宅第。此前七年间,李清照历尽了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之恨、丧夫失财之痛和再婚失败之辱,一代词人、千古才女早已是心身疲惫,伤痕累累。

李清照卜居金华之后,这座古老小城的宁静生活,淳朴市民的热情与善待,使她那饱受创伤的心身暂时得到了安顿和休养。她逐渐喜欢上了这座江南小城,或站在酒坊巷口,欣赏着街上那些款款而行、吴侬软语的长发美少女;或与当地乡绅学究一道拥炉煮茶,纵论古今;或重整博具,居家研究依经马,作命辞,教侄孙辈绘下图谱并给他们讲解如何玩习打马游戏。李清照对这里的安宁生活,“意颇适然”,恍惚间进入了自己《晓梦》一诗中曾经梦游过的仙境之中,不由心生“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的感慨。

然而,李清照是一位有着浓郁家国情怀的诗人,是一位情感丰富、才力华赡的词家,面对山河破碎,朝廷偏安一隅,想起国破家亡,无数大宋子民流离失所,念及自己四处漂泊的凄苦境遇,四时的更替,草木的枯荣,山川与景物,凡触目处,无不勾起她的万千恨思与愁绪。创作于绍兴五年暮春时节的词作《武陵春》,正是李清照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双溪。

双溪,在金华东南城郊,北下的东阳江与南来的武义江在此汇聚成婺江,自古为金华十景之一。在这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之时,岸上草木青翠,春花烂漫,游人如织,江中波光粼粼,轻舟荡漾,欢声笑语,三江六岸,风景如画。李清照本性爱游玩,少女时曾泛舟溪亭,沉醉忘归,误入藕花深处。“闻说”双溪如此春光美景,百无聊赖的她,一时游兴起,“也拟泛轻舟”。然而,她的喜悦之情只是一闪而过,眼前瞬间就叠现出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夫丧家破、金石文物尽失、自己在兵荒马乱之中孤苦飘零的凄惨情景,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历经生死劫难的满腔愁苦溢满纸上。

李清照多愁善感,更是写愁妙手。在她的词作中,“愁”,有时千丝万缕:“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闺思》);有时一段接一段:“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有时铺天又盖地:“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七夕》);有时干脆自称“愁人”:“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春情》),“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完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然而,《武陵春》与上述往昔的闺怨情愁不同,抒写的是家愁与国愁。正因为是家国之愁,才显得如此沉重,沉重得连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

李清照在金华还写下了一首《题八咏楼》的诗作,抒发的虽然同样是家国忧愁,但诗风刚健豪放,一扫《武陵春》的凄苦悲愁气象: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由CFP提供。

八咏楼,坐落在婺江北岸高地古子城,高达数丈,南齐东阳郡太守沈约于隆昌元年()始建,原名玄畅楼。沈约曾登楼赋诗八篇咏之,楼以诗名,后人更名为八咏楼,有“两浙第一楼”之称,自古为骚人墨客游金华必到打卡地。李清照卜居的酒坊巷,就在八咏楼后面,此楼应是她经常登临之处。某日,李清照登楼临风,凭栏远眺,只见南山连屏,双溪来奔,滔滔婺江之水滚滚西流。面对壮美河山,诗人哀宋室之不振,悲半壁江山之失守,一股江山社稷之愁在心底油然而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诗。此诗比摹写真,巧用典故,气势豪迈,直压须眉,意境阔大,冠绝千古。清人樊增祥赞评曰:“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勿论矣。”(《题李易安遗像》)南宋朱熹老夫子也不由感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南宋陈文蔚等录《晦庵诗说》)

除了一诗一词,李清照在金华(一说在金华市武义县城)还留下了《打马图经》《打马图经序》与《打马赋》。这一文一赋一图经,微言大义,以棋局回应时局,为文之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明毛晋《诗词杂俎》)

打马是一种棋艺博弈游戏,可两人对弈,亦可多人共弈。多人共弈时,小小棋盘上呈万马争先之势,争战异常激烈,令人热血沸腾。据《打马图经序》载,当时有三种打马:一为“关西马”,每方一将十马;一为“依经马”,每方二十马,无将;一为“宣和马”,由前两种综合而来。李清照独爱依经马,但嫌其无文采,于是在依经马的基础上,“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打马图经序》),自作命辞,成《打马图经》,于是新创了第四种打马——“命辞打马”,又称“易安马”。

打马图。

《打马图经》是打马棋艺游戏规则的图文介绍;《打马图经序》是为《打马图经》所作的序文,阐述了创制命辞打马的背景与初衷,以及该游戏的体例与方法;《打马赋》则是对打马游戏实战的铺叙与阐发,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一图经一文一赋,虽论打马小棋艺,但内蕴大乾坤。《打马图经序》云:“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阐明了新创命辞打马并为侄孙辈讲解“博奕之事”,但并非仅仅于此,而是有弦外之音:意在批判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节节败退的懦弱作为,激发国民策马驰骋、破关搏杀的勇武血性,倡导的是一种志在“争先”、功在社稷的尚武精神。对此,《打马赋》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鹿之师”;“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说梅止渴,稍苏奔竟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并总结说:“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赋文运用大量典故和比兴手法,以棋局比时局,借棋战言实战,热情讴歌了黄帝、刘秀等帝王的英明和桓温、谢安、花木兰等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抒发了作者虽老矣犹能志千里的巾帼豪情,寄寓了对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深切愿望。整篇赋文气势如虹,立意高远,“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李清照来金华的时间有明确记载,至于何时离开,于史籍已无可考,学界一般认为她在金华的时间是三年。且不论时间长与短,李清照为金华留下的一诗一词一文一赋一图经,已足以让这里的山川景观增色生辉,使这里的人文底蕴加深增厚。

不知是巧合,还是城市规划设计者的有意为之?近年,金华已在八咏楼前的东阳江上架起了一座七色彩虹桥,取名八咏桥,把酒坊巷、八咏楼、双溪连成了一条璀璨的“金华诗路”,成了这座城市的核心景观。这,或许是金华人民对李清照的最好纪念吧。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