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女儿掌上学党史第十八期金华第一所由共

2023/4/22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学生叶瑾系浙江省金华县人,现年十六岁,在本校初中科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

这是一本八婺女中的毕业证书,颁发于年1月,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

3月29日,在一位金华民间收藏者家中,金华四中校长童桂恒第一次见到这张毕业证书,便感觉到这件71年前的老物件意义非凡:“八婺女中是金华四中的前身,这是目前发现的四中校史上最早的毕业证书。”

金华人都知道金华四中,它的前身八婺女中却鲜为人知。实际上,它有着一段传奇的往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八婺女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年秋,千家驹、钱兆鹏等人在省立七中建立了中共金华支部,这是金华地区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也是在那一年,八婺女中成立了。历史将中共金华支部和八婺女中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旧社会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子上中学受教育相当困难,兴办女子学校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共金华支部钱兆鹏等党员便提出“维护教育主权、男女平等”的主张。

钱兆鹏

千家驹、钱兆鹏、严行、何遇隆等人奔走县议会、教育局、教育会,联络进步教师,以省立七中的名义,于年8月召开金属八县在金开明人士联席会议,决定创办八婺联合女子中学,并于年10月1日开学。

“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八婺女中。”这是金华第一所由共产党人倡办的女子中学。

如今,在金华四中校园一角,布置了一面党史墙:清晰地展示了第一个中共金华支部与八婺女中的渊源。

在金华四中校史馆里,陈列着八婺女中一系列老物件,如校舍图、学校史略原件等,还有许多老照片。

当年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初创时期的校址是在金华城里的火神庙。首任校长是东阳籍律师金品黄,他不但四处筹钱办学,还拿出自己在酒坊巷的私宅为师生宿舍。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由当时一些省立七中进步老师兼课,没有报酬。每逢学期末、端午、中秋,金品黄在家设宴款待教师。学生用的课本、练习簿,都是募捐来的。“当年八婺女中的许多教师义务教学,体现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条件如此艰苦,学生们依然坚持学习,可见学校的学风也非常好。”童桂恒说。

初创时期学校校门

当时的八婺女中的办学成绩也比较突出。金华二中退休语文教师李元在《老金华记忆:老学堂》一书中提到,年,学校参加全省中等学校成绩展览会获中学第二号奖章;年,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全省会考,在96所学校中名列第四;年,著名社会学家马寅初先生应邀到学校做演讲,演讲题目是《现代女权与女子应负的责任》。

学校校舍

抗战期间,学校曾两度停办,也曾迁往金东的琐园村、东阳的马鞍山村坚持办学,度过了一段流亡办学的岁月。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学生们以祠堂为寝室,茅棚为教室,庙宇为饭厅。学校附设战时民众学校妇女班、暑期补习班。学生跋山涉水,积极参与金华县联合抗日演讲团宣传抗日,并缝制衣物等支援前线战事。直到年抗战胜利,学校才迁回原址。

年新中国成立,驻金军管会指派李清华女士接管学校,她担任校长达23年,成为这所女中任期最长的校长。新发现的那张毕业证书,便是由她签发的。年,学校迁到了兰溪门外西峰寺背,也就是现今金华四中的位置。

学校从年开始增招男生,改名金华二初,4年后,最终改名为金华四中。也就是说,八婺女中存在了约40年。它随着时代的变迁潮起潮落,虽几度沧桑,几度磨难,但当年女中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气一直传承至今。在四眼井时,八婺女中曾有一扇校门很出名,名叫“桃李之门”,其中含义不言而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

李元在书中提及: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婺女中的体育成绩在全省首屈一指。“年,姜瑞华在省运会上百米赛跑项目中夺冠,金雪雁获跳高亚军,方雪贞获跳远季军;年,在浙江省先烈杯女子篮球赛上,八婺女中队夺冠……”体育成绩较突出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金华四中。

老校友追忆八婺女中点滴往事

现年99岁的施亚西曾经就是八婺女中的学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

年,她12岁,进入八婺女中读书。彼时,学校成立已有10年,条件日渐改善。

年,参加市田径运动会获第一名的八婺女中队

据她回忆,当时学校一个班大约50人,学生的校服挺洋气:春天,蓝色上衣搭配黑色裙子,夏天,白色短袖搭配黑色裙子,冬天,穿的是土布做的棉袍。

当时,她们既是学生,也是童子军。童子军教育在那个年代的校园很流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勇敢精神及各种野外活动的技能。“我们的训练服和军装的颜色差不多。”

“每周一的第一堂课,与孙中山先生有关,当天还要开一次例会,将一周的重点活动安排告诉大家。”施亚西记得,严祝新和严一新两名老师是兄弟,几乎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严祝新是训导主任,主管教学,也给我们上外语课;严一新则负责学校总务,事无巨细,连养蜂、种花都要管。”

叶柏村曾是八婺女中的语文教师,他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勇士死于战场,学者死于讲坛。”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杭州教育界的名师,后来到浙师大中文系任教,一辈子贡献给了三尺讲台。

李元一家与八婺女中颇有渊源。他的大姐李英是女中早期毕业生,后来,李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二仙桥、方井头等许多村庄教过书,勤勉为师,桃李芬芳。

李元的老伴罗碧华也曾是八婺女中学生,每天上学,都要从通济桥走到四眼井,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婺女中校徽

罗碧华记得,那些年,在四眼井常常能看到成群结队抬水挑水的女学生,大家说笑嬉闹,成为金华城里一道靓丽风景;在学校,她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唱《采茶舞曲》,还获了奖。

八婺女中绵延40载,孕育众多人才,如厦门大学教授、博导胡培兆,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朱恒(原名朱恒有),还有汪达川、施明德、洪世川等艺术家。

(部分史料图片由金华四中提供)

来源:金华日报

原标题:《八婺女儿掌上学党史

第十八期金华第一所由共产党人倡办的女子中学——八婺女中的前世今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