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江苏真散装还得看江西赣州上饶等被

2023/4/11 来源:不详

九江总想跟着武汉混;上饶总想跟着浙江混;萍乡说,我要积极融入长株潭城市群,长沙才是我大哥。赣州?赣州表示,你南昌算老几!我才是真省会!

疫情以来,“江苏十三太保”、“散装江苏”段子随着江苏各市医疗队的分别出征,逐渐成为简中互联网一大显学,热梗层出不穷,人们津津乐道于江苏人民富裕与有趣的同时,也感慨着“一苏各表”的分裂与内斗。

然而在江苏以外,曾经同为江南道、两江总督辖区的江西省,其“散装”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江苏,乃至更甚。

文化、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一般来说,所谓的“散装”多是由经济、历史、行政区划等复杂因素引发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在心理层面缺乏统一的认同感。

文化,虽然玄学且玄乎,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江西“散装”的表现也主要呈现为在文化风俗以及语言的巨大差异。

江西“十一太保”

在文化层面上,江西的文化组成过于复杂,源流杂乱到甚至可以细分到县。江苏再为散装,好歹除徐州外,省内依然是以吴文化为主要基调,文化习俗依然相近,在文化与心理上很难真正割裂。

但在江西,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赣文化。

浔阳,即今天九江;豫章,即今天南昌;临川,即今天抚州;庐陵,即今天吉安;袁州,即今天宜春。

看出了江西的散装之处了么?在赣文化的官方定义之中,江西十一市,仅仅就包括了九江、南昌五市,而直接就把赣州、上饶、萍乡等广大地域“开除赣籍”。

可以说,这是以省会南昌为代表,硬要整合出的一个统一意识的“赣文化”。

而在赣文化定义以外的广大区域,则更是对省会南昌与赣文化缺乏足够的认同感,甚至完全形同陌路。

赣南的客家文化是江西乃至华南地区的代表文化之一,个性鲜明而独特,占比人数最多,地域最广。但也因为过于鲜明,而与赣文化几乎格格不入,而更与梅州、惠州有着天然的文化血缘联系。

在外谈及老乡时,每一个赣南客家人都会自然而然得将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当作老乡,用一口客家话共诉乡情,而很难将南昌、九江人作为所谓的老乡。毕竟你说你的赣方言,我讲我的客家话,江西的事情,跟我客家人什么关系?

独树一帜的赣南客家文化

更何况,赣州赣州,江西之简称即是赣,我都叫赣州了,凭什么省会你南昌做得,我赣州做不得?江西唯一的央企,可是在我赣州而不是你南昌。

而更有意思也更为尴尬的是,赣州内部本身也是“散装”的。

身为世界最大客家人聚集地的赣州,主城区章贡区却不是客家人聚集地,是赣州唯一的非客家人聚集地,与其他县市的客家文化迥异,很难让市内县市形成归属感。

此外,在建国初期和建国前,宁都长期作为地级行政区存在,对赣州亦难谈所谓认同感,一心只想光复宁都专区。而瑞金市则更是我党第一个“首都”,共和国诞生的地方,红色文化加持之下,早有独立建市的想法。而赣县作为赣州客家人聚集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亦坐拥“赣”之名,早有取章贡区而代之的想法。余下于都、会昌、大余、寻乌等县,也各有想法,对赣州的认同感只出现在身份证上。

也难怪说赣州才是最典型的江西,市里内部尚且如此“散装”,像极了整个江西的微缩版。

在赣东,上饶深受安徽、浙江影响,徽派、浙派文化在上饶尚且纷乱不休,何管以省会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

其下辖的婺源县,本身就是古代徽州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建国以后才划归江西省管辖,与安徽天然亲近,很难说对江西有着怎样的认同感。

婺源——古代徽州重要组成部分,徽派文化发祥地之一

而作为上饶城区的广丰区、信州区、广信区以及上饶西部县市,其在历史上的信州、饶州,则自宋以来曾长期归属以南京为治所的江南东路和以杭州为治所的江浙行省,直到明清两代才被划归江西行省。

历史上,上饶曾长期隶属于江浙行省

换言之,上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江东”,而非“江西”,事实上,上饶大部分地区也确实与浙江一样,通行吴语,是典型的吴语区,也导致了上饶文化与赣文化缺乏足够的认同感。何况赣文化也虽然够亮眼,但在自古繁华、文气鼎盛的江浙文化面前,仍是逊色不少,对曾经归属江浙行省的上饶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与亲近感。

况且改开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杭州“老大哥”发力强劲,作为北上广深之下的顶级新一线城市,吸引着全国的人才和资金不断流入,而对于上饶而言,在与南昌、杭州距离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拥抱杭州发展,继续深化吴语区的文化定位,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赣西的萍乡市,情况也与赣东的上饶类似,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离南昌太远,离长沙太近”。

距离南昌公里、长沙公里的萍乡,其城市的兴起,本身就依赖于安源煤矿与株萍铁路。前者安源煤矿自建立以来就有大量湖南人在此务工,而后又是湖南人刘少奇领导的安源煤矿起义,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红色的血液。自建市以来湖南的色彩就对萍乡影响太重。

后者株萍铁路则造就了萍乡在火车时代与株洲的密切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萍乡入京以及南下进粤,对于萍乡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往株洲转京广铁路。

而改开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长株潭经济圈的高歌猛进,长沙位居“新一线城市”的光辉,又对咫尺之隔的萍乡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省会南昌经济疲软,且相隔甚远,无法带动萍乡发展的情况下,拥抱本身在文化历史上就相依相近的长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7月6日,萍乡党政代表团到访长沙,市委书记陈敏更是直接表示:“萍乡将坚定不移推动赣湘合作,积极融入长沙发展机遇,希望长沙在萍乡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上给予更大支持。”

几乎是从官方层面宣告了萍乡下定决心跟长沙走的意识。而早在年,长株潭城市群远期扩容规划就将萍乡纳入其中,在年时更是于株洲直接签署备忘录协议,以推动长株潭城际延伸至萍乡,彻底融入长株潭。也难怪不少网友戏称萍乡是要“脱赣入湘”了。

萍乡:积极融入长株潭城市群

但即使是在赣北,作为赣文化的核心城市,与南昌一起建设昌九经济圈、号称要融城的九江,与南昌的文化其实也大有迥异。这座因长江与码头而兴的城市,在文化上与湖北其实更为接近。早有“满城九江半黄梅”的说法,大量的湖北黄梅、黄冈人在九江经商求学,娶妻结婚生子,也深刻的影响了九江的文化。

此外,顺长江而上,中部第一城武汉赫然耸立,与九江不过咫尺,对九江吸引力不可谓不大。且九江也早有“小武汉”的称呼,同为港口城市的九江在文化明显受到武汉强烈冲击。九江人出门经商务工,除一线城市以外,武汉就是最好的最好选择,优先级绝对在南昌之上。

更何况,九江连方言都是与湖北一致的北方官话,而非赣方言。语言不通之下,虽然与南昌相近,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文化,但心里又有多近,恐怕也是个未知数。

年6月,九江驻汉办成立,被九江官媒称为“跨越九江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但即使是是这样排除了江西最广大地域、最广大人口的“赣文化”,在其内部,其实也仍然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基调,也仍然过于“散装”。

作为宋明两代赫赫有名的天下文枢的“庐陵”吉安市与“临川”抚州,诞生了代表赣文化近一半的名人——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文天祥、杨士奇、汤显祖……与此相比之下,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南昌,则显得格外尴尬,难以在文化上服众。

对于江西的散装,南昌也是有苦难言啊,文化散了,人心也就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说到底,还是南昌不行

但江西的文化散了,人心散了,南昌仍然是主要的“罪人”。说到底,还是南昌不行。

在说南昌不行之前,还请南昌老表消消气,这不是说南昌这个城市或者南昌人不行。天下英雄城,文明南昌人,南昌的历史功绩与南昌人民的杰出贡献全国上下有目共睹。

而是说,对于江西的“散装”情况,省会南昌,确实该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文化、历史、行政沿革等因素千丝万缕,千言万语难尽,但究其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经济决定文化政治。造成一个省份散装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因为省内核心城市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无法在经济层面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进而带动全省形成统一的文化心理认知,造成“散装”的情况。

江苏即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作为GDP超越俄罗斯的经济巨无霸省份,江苏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过高,尤其是非省会城市经济极为亮眼。

苏州曾长期位居北上广深之下“第五城”之位,时至今日GDP仍然远超省会南京,有“地表最强地级市”之称。无锡、常州、南通、徐州等城市,亦称雄一方,总量虽然不及南京,但也并不逊色多少,在江苏以外也是全国响当当的大城名城,历史文化底蕴也各自丰厚,不输六朝古都。所有才有了江苏散装的“十三太保”。

而江西的情况,也与江苏类似,不过与江苏不同的是,江苏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过高导致的“散装”,而江西则恰恰相反。

网友戏称说,江苏是因为均富而散装,大家都有钱,谁也不服谁。而江西,则是因为“均穷”,大家都没钱,更加谁也不服谁。

戏谑之余,此话也并不不无道理。

网络上一直都有热传“环江西经济带”的说法,“环江西5G带”、“环江西带”、“环江西自贸区”等等。年,江西GDP总值为.7亿,高于直辖市重庆,位居全国第十五位,是周围邻省当中的最低值。在周围邻省纷纷挤进前十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尴尬。

在这当中,尤以南昌的经济疲软最为致命。

环江西经济带

年,南昌GDP亿,略高于江苏盐城,低于扬州与绍兴,位列全国第38位。这样一份成绩单,对于一座省份城市而言,尤其是中部省份城市,无疑是极为难堪的。

在省内,省会南昌的首位度一直长期低迷。年,南昌GDP占江西总GDP总量的22.45%,首位度位居全国倒数。

且由于复杂的历史、政治等原因,过去数十年,江西的投资发展建设重点一直都是赣州。长期以来,赣州市委书记兼任省委副书记,而南昌市委书记往往只是普通省委常委,致使赣州政治站位长期甚至高于南昌,进一步加深了江西的“散装”与“割裂”。

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

省会城市的弱势,直接导致了省内其他城市的不服,也难怪江西出现“散装”的情景。

所以说,江西“散装”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南昌不行。

试想,如果省会南昌强势,不奢求达到武汉、杭州的高度,只要一如长沙、郑州一般,足够亮眼,在省内有绝对的主导优势,今日之江西,还会是如此散装么?

一如隔壁湖南,省内文化情况较之江西更为复杂,境内苗瑶土家等各族杂居,湘西风貌与中原文化习俗截然迥异。湘南长期受大湾区辐射,几要成为第二个粤北。湘北较之赣北与湖北更为毗邻,受武汉影响更大,也是同行北方官话。就连省会长沙所辖的县级浏阳市,也是赣语区,在文化上与江西更接近。按理来说,比起江西,湖南才更应该是散装的那个。

但近代以来以长沙为中心的湖湘人才与文化井喷,在湖南激进的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直接将湖湘文化重塑,全湘人才汇集在长沙求学交流,又散开回到地方,将本该杂乱散装的湖南糅合到了一起,在对长沙为省会的认同感之下,有了统一的湖湘意识。真正形成了以长沙为代表的湖湘文化。而改开以来长沙在省内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几乎两倍于南昌、位居全国第十五位经济总量,虽然仍有“湖南省会深圳市”的玩笑,但也依旧让湖南人有了统一的“湖南意识”。

四川也是类似情况,有一个强大的成都,甚至足以令游离在中华文化边缘的藏区藏族同胞也深切认可成都这一省会,共享四川人的这一荣誉。

但南昌的不行,全不尽然都是南昌自身的原因。一如前文所言,南昌的政治地位在省内长期被压制,没有得到江西省级层面的重视,在本该强省会发展的时期大力发展其他城市,致使南昌省会首位度不够,无法带动江西发展,更加无法形成统一的江西认知,导致了江西的“散装”。

好在,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弱省会的弊端,开始举全力打造南昌的强省会发展目标。

“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

年,曾任长沙市委书记的湖南人易炼红履新江西省委书记,他任长沙市委书记期间,夯实了长沙的强省会战略与低房价竞争优势,成功实现了长沙的跨越式发展。易炼红上任江西省委书记之初,即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怎么重视省会城市都不为过,怎么支持省会城市都不为过”,以极高姿态与极高站位推荐南昌的强省会战略,力图以南昌的一市发展带动全省的进步。

亡羊补牢,犹时未晚。江西地域辽阔,风景怡人,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我们期待着,南昌能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此带动全省进步,进而形成统一的江西意识,让每一个江西人都以江西人而自傲,让“散装江西”成为历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