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泉闲品故园茶跟着陆游茶诗品味磐安茶

2022/7/12 来源:不详

汲泉闲品故园茶

跟着陆游茶诗品味磐安茶

■陈新森

陆游是个高产作家,写诗如同写日记,透过诗作便能读懂其人生经历和复杂情感。据考证,现存陆游诗多达万余首。而其中茶诗有首(据《历代茶诗集成》唐宋金三卷),其体量之庞大,内涵之丰富,意境之邈远,在古代茶人茶诗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中国人喝茶,始于唐而盛于宋。在唐代,无论是茶的生产、经营、销售,还是有关茶的文化研究、制茶工艺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诞生了“茶圣”陆羽,他撰写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茶及茶文化的专著——《茶经》,上至皇室,下至民间,茶的品饮已进入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到宋代,茶文化发展比唐代有了较多的变化和创新,诸如饮茶方式、茶马政策、茶之专著、茶之监管机构等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作为中国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磐安玉山古茶场就始建于宋代,榷茶制、巡检司、斗茶、祭茶神等宋代茶史在残存的遗迹中依稀可辨。

陆游在其茶诗中,屡屡自报家门,自拟陆羽,自称承继陆氏家风,“我本杞菊家,桑苎亦吾宗”,“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诗中提到的“杞菊家”“桑苎家”“故园茶”“竟陵翁”“茶神”都是唐代著名茶人陆羽或陆龟蒙的别称和尊称,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陆游对陆氏先人的仰慕敬重,更有着对茶的无限深情。“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陆游的大量咏茶诗真可谓诗的“续茶经”,充实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陆游出生后不久,金兵大举入关,北宋沦亡。父亲陆宰被御史弹劾,罢官落职,一家人在兵荒马乱中,“赴东阳山中避难”(于北山《陆游年鉴》)。据陆游所著《陈君墓志铭》载:“建炎四年(),先君会稽公奉祠洞霄。属中原大乱,兵侵南及吴楚,谋避之远游,而所在盗贼充斥,莫知所向。有惟悟道人者,东阳人,为先君言,同邑有陈彦声者,名宗誉,其义可依,其勇可恃……并奉楚国太夫人间关适东阳。”《陆游年谱》之“按语”云:“务观童年东阳避兵处,在今东阳安文,安文,位于东阳县城东南约七十华里。境僻势险,宜于避兵。”

陈宗誉何许人也?据《东阳县志》(康熙十九年版·卷十三)载:“陈宗誉,字彦声,瑞山乡人。”瑞山为古代安文之乡名。《金华府志》(康熙二十二年重修本·卷二十一)《流寓》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仕至宝谟阁侍制,长于诗。幼从父避乱东阳之安文,题咏最多,遗墨尚存。”陆游的父亲陆宰曾写过《题安文山居》诗。东溪和文溪是安文东西两条溪流,陈宗誉住在安文东洲,即今安文街道东溪街两侧。陆游一家来时,陈宗誉“越百里来迎,旗帜精明,士伍不烨”。到达安文后,陈宗誉以陆、龚、晏三府分别辟院安置,并题名为“聚贤斋”。在陈宗誉眼里,“陆公乃世代忠良,为国之大贤”,他“愿以生命保护,保君家安全无恙。”他不仅家道富积,“别墅棋布,而又慷慨侠烈”,陆、龚、晏三家“食指不下千余人,入其门馆舍庖漓之属无不完且美,宾至如归”。陈宗誉对陆游一家的到来可谓竭尽所能,盛情相待。

寓居安文三年里,陆宰、陆游父子白天在放翁堂(原陈氏宗祠)里读读诗书,到金巽坪练练武功,闲时在“聚贤堂”里会会友、喝喝茶,因为陈宗誉家条件优渥,“既至,屋庐器用无不具者”,制茶、碾茶、煮茶、饮茶等器具一应俱全,当时安文一带属大盘山脉,所产婺州东白茶早在唐代就列入贡茶,这在陆羽《茶经》中也有记载。陆宰一家常取水煮茗,品茶读书,正因为饭白茶甘、衣食无虞,加上读书作诗,习武作画,陆宰才发出“谁道山居恶,山居兴味长”之赞叹,以至于绍兴三年癸丑()二月返还会稽时恋恋饯别,“泣下沾襟”。

文人嗜茶乃宋代风尚,以茶入诗又是宋代诗人之癖好。陆游一生曾出任蜀州,调任福州、镇江、江西、建德,辗转各地,得以遍尝各地名茶。尤其是淳熙五年至七年(—),陆游担任过茶官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和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这是专门管茶、盐贸易的官,三年的茶官经历使他有机会尝到各地茗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留下无数咏茶佳句。他长期生活和任职的四川、浙江和福建,号称当时中国的三大产茶区,这些地方名茶在茶诗中均有涉及。“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四川蒙顶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绍兴日铸茶),“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福建建溪茶)。在陆游心中,不仅心怀故土,钟情乡物(在茶诗中屡屡提到浙江日铸、紫笋、茶山丁坑白雪茶等名茶),同时兼容并包,甚赞他乡茗茶(四川蒙山茶、雾中茶、白山茶,福建北苑茶、雪坑茶、建溪茶、武夷茶,四川土茗,湖北茱萸等)。

南宋绍兴三十年庚辰(),陆游时年36岁,任福州宁德主簿,正月,接到任临安敕令所删定官的诏命后,既从宁德动身,由陆路返回,途径永嘉、丽水、括苍,到安文已二月下旬了,他拜访了陈宗誉、陈宗让后,陈宗誉在家儿子陈恽、陈憧、陈愔等设宴招待,又一次品尝了产于东阳磐安一带的婺州东白茶。客来敬茶的礼仪始于晋代,宋时极为时尚,也很讲究。宋人曾记载:“客至即设茶,欲去则设汤,……然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陆游远道返乡,33年后旧地重游,陈宗誉一家当然以上等香茗相待。陆游茶诗中多次提及以茶待客的习俗,“石鼎烹茶火煨栗,主人坦率客情真”,“旋置风炉煎顾渚,剧谈犹得慰平生”。朋友相聚,煎茶剧谈,看似淡泊,实含深情。他在《闲行至西山民家》诗中描写了幽居西山,拥抱自然,寄情山水,赏景煎茶,与民同乐的逍遥日子:“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平池散雁鹜,绕舍栽桑麻。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这西山村民恬适淳朴、充满野趣的生活令诗人乐在其中。

宋时的茶叶分为片茶和散茶两类。片茶又称团茶,制作需经过采、拣、蒸、榨、研、入模定型、慢火焙烤等多道工序。宋人饮片茶程序繁多,先将茶叶炙烤后用绢纸包好,而后或碾或磨,再经罗筛,使之成为雪末。陆游诗中“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写的是团茶中的“北苑茶”、“建瓯茶”。陆游在《斋居纪事》中详述了碾茶的要诀,“铠草茶法,必先涤濯,令无旧茶气……少下而急转,如雪花麸片,乃佳。”“茶须旋铠,正可三五日用。过此,香味皆损。”散茶,指的是叶茶、草茶,在其制茶工艺上,摒弃了蒸捣法,改用炒青法,品饮时可直接撮泡,“遂开千古茶饮之风”。陆游在《安园院试茶》诗后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条诗注,是炒青法制茶的最早史料。唐宋两代,制茶多采用蒸青法,日铸茶在南宋时已开始采用炒青法,实乃我国制茶史上一大改革。陆游诗中,“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写的就是状如苍鹰爪和长鹰爪的叶茶。而今的磐安云峰茶采用传统制茶工艺,外形条索紧直,芽叶肥嫩,与长鹰爪颇有几分相似,在多次国内绿茶评奖中获金奖。

陆游第二次到磐安时,已经有玉山古茶场了,这里是婺、越、台三州交界地一个重要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在宋代,茶叶贸易日趋频繁,这在陆游笔下也有大量描述:“园丁刈霜稻,村女卖秋茶”,“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从玉山古茶场的历史资料看,这是官办市场,设有巡检司(相当于现在的市场监管部门)。茶在当时属于专控商品,是禁止私下交易的,每逢产茶季节,茶市投售的热闹场面就可想而知了。而市场内除了茶叶交易外,还有斗茶、分茶等茶事活动,“青蒻云腴开斗茗,翠甖玉液取寒泉”。明张岱《夜航船》卷十一《日用部·饮食》记载:“越人以斗茶为茗战。”宋唐庚《斗茶记》载:“聚二三人于一室,取水烹茶,品论高低优劣。”玉山古茶场的二楼房间就是宋时的斗茶室。而分茶也是当时十分时兴的茶事活动,又称“茶百戏”,宋陶毂《清异录》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茶人在点茶时,用匕(竹筷子)在茶汤里搅动,茶汤面上纹脉形成各种物象,如飞禽走兽、花草虫鱼,这是由茶叶在汤中聚散变幻而形成的,虽然瞬间消逝,但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陆游精研茶艺,博采众长,以茶消遣,自得其乐,“强把闲心付分茶”,经常独自玩赏分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充满闲情逸致,倍添人生乐趣。他还与儿子一同观赏,《疏山东堂昼眠》中写道:“饭饱眼欲闭,心闭身自安。乐超六欲界,美过八珍盘。香缕萦檐断,松风逼枕寒。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诗后自注:“是日约子分茶”(“子”指诗人第五子陆子约),转云团即分茶,以分茶为雅趣,共享天伦之乐。分茶到南宋时已发展成茶艺绝技,可惜后来失传。

玉山古茶场作为国内唯一一处集茶叶生产、交易于一体的古代茶叶市场功能性建筑遗址,被考古界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当地民俗活动“赶茶场”起源于宋代,时逾千年,依然传承,“赶茶场”分春社和秋社,春社(正月十五),玉山茶农点灯上香,祈求茶神保佑风调雨顺;秋社(十月十六),秋收后茶农感恩于茶神,欢聚于茶场庙前,载歌载舞。陆游别离安文,返还山阴,玉山一带与山阴(今绍兴)山水相连,地缘相近,婺越古道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而玉山古茶场是道上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陆游乃是痴茶爱茶之文人,婺越古道上的这座闹猛茶市以及春社、秋社等民风民俗时时出现在诗文里,“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筋力虽劳忧患少,春秋社饮常欢娱”,“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这些关于春社和秋社习俗的诗句,或抒发爱民之情,或赞叹古朴之风,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史料价值,它为茶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陆游一生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因为力主抗金复国,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长期郁郁不得志,但他一直保持了一种通脱、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之所以自号放翁,也隐含着“超然物外,自由放达”之意。在退居家园的日子里,唯有寄情山水和书茶,“笔床茶灶伴生平”,在汲泉品茗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他在《闲居书事》中将这种心志写得淋漓尽致:“园林绿叶一番新,桃李吹成陌上尘。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隐居正欲求吾志,大患元因有此身。堪笑痴人营富贵,百年赢得冢前麟。”世态纷繁,人情冷暖,官海浮沉,在历经人生磨难后,都已看清放下,此时,“寒泉古鼎自煎茶”,“篝火风炉自试茶”,“更汲山泉试春茗”,从品茗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超越世俗,在品饮的雅兴中“淡泊宦意”,慰藉心灵。古人品茗,大抵有“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的超然逸境,陆游更是如此。

陆游茶诗大多为隐退家乡山阴之后的作品,全面形象地描写了宋代名茶、采茶、制茶、煎茶、泉水、茶具、品饮等,还记叙了各地的茶风茶俗,虽然没有实现续补《茶经》的宏愿,但他的茶诗文堪称一部《茶经》。“平生万事付天公,白首山林不厌穷。”陆游以诗表明自己不羡功名利禄,忧国忧民,自节自励的抱负和志向。《雪后煎茶》诗云:“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陆游的饮茶生活,既有“阳春白雪”式的高风雅韵,又有“下巴里人”式的草根情怀,一生爱茶成癖,茶功颇深。茶味助诗兴,诗情助茶味,陆游诗作之高产,可以说是茶味和诗兴相互渗透的结果。饮茶养生,以茶健身,这在活了八十五岁的放翁身上得到充分印证。

磐安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不仅有品质优越、道骨仙风的生态龙井茶和磐安云峰茶,更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国保单位玉山古茶场。晋代道士许逊引种来、宋代大诗人陆游品饮过,历代商贾名流云集过,借古茶场文化小镇开发建设之机,引种新茶类,提升茶加工,复兴茶技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购茶、品茶、斗茶、研茶。复活古街区,修建茶书院,建造斗茶厅,开发茶家乐,“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潜光寮里明窗下,借我消摇过十年。”静院、画廊、细雨、春风、明窗,在陆游茶诗中营造的和美环境里品茶论道,斗茗雅聚,又将是一种怎样的风雅和意趣。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