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水墨上河,探寻徽州的前世今生,活着的

2023/9/23 来源:不详

一座带你穿越千年的徽州古镇,一幅四面环水、古色古香的水墨长卷,一缕荡气回肠的徽州乡愁,所以诗意的词汇用在婺源的水墨上河都不为过。中国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里面所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开封的盛景,而水墨上河则承载的则是古徽州的前生今生。

水墨上河位于婺源的秋口镇上,其根基的前身就是这边的上河村,在原来的旧址上修复而成。上河村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村落,因此想要前往上河村就必须要趟过河,于是这里也就叫“上河村”。至于水墨二字,则是因徽州这里的气质所决定,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交错林立,加上今天下着濛濛细雨的朦胧之感,就更平添了水墨二字的已经,仿佛我们闯进了一幅山水墨画之中。

整个水墨上河景区依托的是婺源徽商文化,上河村出的都是商人,仅有一个做官的还是还是因为经商赚的钱多给朝廷捐款得到的封赏,因此这里绝对是纯正的徽商历史、徽商故事,完全惟妙惟肖地复刻了古徽州古镇的原汁原味儿的生活。

走进景区的大门,顺着青石板路一路走进去。你可以到皓栖书院看一场茶艺表演,品一品当地著名的三碗茶;

也可以走在明清古街道上,寻找一位打着油纸伞的姑娘;

去文峰塔远眺砚湖的风光;

抑或是走进大夫第,一睹徽派古宅的气派与精雕细琢……

这里有个小南京码头,曾经是原来上河村的主要的交通动力,是婺源通往徽州府的驿道,连接起陆路和水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你能想象那是上河村的古码头那绵绵不绝的吆喝声,即将分别的亲人在归心亭相望眼无语凝噎的不舍的相思,即将远走的夫君不知前路如何,又何时是归期;船家又运来了一船的货物,又将卖到哪里。发生在这里的离合悲欢,几家欢喜几家愁似乎一下又浮现在了眼前,令人唏嘘不已。

古时候每一个码头都会配上一个亭子,连名字也大多相似,叫做“归心亭”或者望夫亭”。这里见证着太多的离合悲欢,有多少个妇人每天站在这里痴痴地望着江边等待着自己夫君的消息。它屹立在风雨之中看着这里的兴衰历史,在岁月中磨平了棱角却抹不去它的故事,绵延的江水每日在它面前流过,真不禁让人感叹“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

穿过五显庙,就来到了古樟树下。婺源人对于樟树有着说不出的喜欢,几乎到哪儿都能看到,最大的树龄可能达到了多年的历史了。树下是一潭碧泉井,凌冽的地下泉水中有几条荷包红鲤鱼,几乎婺源所有的井里都会养上几条鱼,只要鱼正常地活着,那么说明水质是好的可以饮用,如果鲤鱼死了那就说明水里有毒,就不会再有人喝井里的水了。

穿过古城门就来到了整个上河村的最中心——古戏台,也就真正地进入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在一脉清溪的两岸,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方戏台、一座书院和几十幢悠久的徽派建筑。推开着饱经风霜的徽州大门,一步踏入了百年前的徽州生活,耳畔传来的是老爷的嘱咐,是夫人的呢喃。偌大的宅子是徽州人经商发家的血汗钱所修筑而成的,是一个家族的实力和荣耀的象征。

向前走去就来到了砚湖边上。这里的水是如此的柔软,能够将所有的锐气包容,自己的心胸也能释放,一切就都释然了。砚湖有着“婺源小西湖”的美誉,三百六十度的全景山水与周围的徽派建筑交相辉映。

这里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搬到了实景之中。砚湖就是“砚”,湖中有一个亭子名唤“墨”,湖边有一座高耸的文峰塔为“笔”,古镇大地则为“纸”,各得其所又相映成趣。围着砚湖走上一圈,看着远山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撑船的蓑翁打破了湖面的平静,缓缓向远处驶去,你会觉得这真的不是在一幅水墨画之中吗?

水墨上河的一天,真的宛若走进了古徽州时期的上河村,在村中看到了那时候徽商生活的场景。村中出商人而不出高官,而古时候又是重农抑商,因此徽商们有钱了都会在自家装修的雕刻中将教书先生刻上去,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可以读书有仕途,被大家所尊敬。徽商们还自己捐款修建了学堂,让自己的子孙们有学可以上,也正是希望能够有个好的前程。

初闻不知画中意,再见已是画中人。烟雨时分,砚池湖畔,怅然若失的我望着眼前的一汪湖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中绽放开来,犹如一滴墨坠入清水之中的无序却又将我紧紧包围。这里将徽州的前世今生还原得淋漓尽致,绝对称得上活着的古徽州“清明上河图”,是我心中魂缠梦绕的古徽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