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城迈向婺江时代,打造都市区大

2023/5/19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3.html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陈浩洋、吴潮宏、记者沈贞海

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级功能形态,也是未来参与区域竞争的主战场。作为全省第四大都市区,如何提升发展能级?这是金华走向未来的关键一战,更是婺城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

婺城是金华市区的主城区、金义都市区的核心区。她一头积淀着这座城市多年的精气神,另一头承载了城市格局重塑、做强都市能级的重要使命。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婺城唱响“奋进‘十四五’图强新婺城”主旋律,全区上下纵深推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奋力建设“五大名城”,共同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花满婺城新图景。

空间之变

但凡有江的城市,无一例外都将其作为城市发展、有机更新的原动力,依水而建、顺水而兴、跨江开发、拥江发展。金华设府时,古代先贤就选择在尖峰山脚、婺江北边的风水宝地建城,由此形成江北老城区。上世纪90年代,城市向南迈进,历经多年发展形成江南板块。年婺城区划调整拉开城市向西生长的序幕。

城市向西,婺城也跳出了江北。

年12月,根据市委市政府“一中两翼两三角”的西进战略,婺城新城区获批设立。年2月10日,婺城区行政中心搬迁至婺城新城区办公。经过18年开发建设,当初城市西进的一个“桥头堡”,如今已成长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

数据显示,婺城新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0多亿元,拉开“四纵四横”道路框架2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1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15万。中心综合区域集聚了40多个公建配套项目、近40个房地产项目。工业总产值从成立之初的19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税收从0.65亿元增长至7.5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12.58倍、11.54倍。

面向未来,婺城新城区的定位愈发清晰:这里是金华的“两翼”之一,是婺城区新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同时也是金兰同城化发展的主战场;将战略开拓生命健康科学产业,建设一座精明增长、环境友好、街区宜人、生活便利的充满年轻活力的未来滨水新城。

“县域经济强,但中心城区首位度不明显。”与不少城市一样,金华面临城市格局重塑以及强中心的使命。金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都市区内部重点实施“中心提升、新区集聚、一体发展”空间发展战略。然而,一座在地理上、辐射力上都“孤悬”主城之外的新城,显然无法承载提升市区首位度的重任。因此,在城市西进的同时,婺城谋划推动“城市西融”。

江北老城区是婺城的原点,这里积淀了金华最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居传统,但也被种种框架限制。年10月26日,婺城区作出二七区块旧城改造房屋征收决定,举全区之力打赢二七征迁战役。几年后,二七区块面貌发生巨变,从浙江体量最大的城中心棚户区,一举成为滨水高端居住板块。

以二七区块有机更新为起点,婺城全力以赴谋划建设高铁新城。高铁新城区块旧城改造(一期)项目总投资约亿元,征收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目前征迁已投入约32亿元。这是金华老城区几十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将更新的脚步跨越西进。城市生长打破框架,老城区的能量沿着规划空间外溢,并与婺城新城区逐渐融合。城市的西郊角落,将成为更具亲和力的城市新客厅、更有品位的产业新平台、更有活力的文化新地标、更有品质的未来新社区,成为体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成为婺城区“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典范。

婺城以“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来统筹谋划全区的产业布局和城乡空间,擘画“五朵金茶花”产业新格局,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建设具有现代化、国际范的都市核心区。

基础之力

9月8日,人民西路西延工程竣工通车。一些心急的市民驾车上路,体验了一把“20分钟开到兰溪吃牛肉面”的快意。

一条道路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西融”的脚步。

随着人民西路西延工程竣工开通,制约婺城发展的双溪西路、解放西路、婺江西路、人民西路四大交通堵点全部打通,金华城市东西横向的路网框架得到全面优化,“四纵四横”交通新格局使得婺城新城区与金华主城区紧密牵手,加速主城新区联动融合发展。

年以来,婺城共打通人民西路西延、双溪西路西延、玉泉东路、解放西路西延等7条“断头路”,婺城新城区金江南街北延工程、东堰街北延工程、天阳观澜江境北侧道路新建工程等“断头路”和临江西路优化改造等项目也正在抓紧施工。建成后,“断头路”变成“畅通路”,进一步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婺城辖区道路交通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交通“内循环”更加通畅。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是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砝码。年10月26日,作为都市区城际快速路闭合圈的重要一环,金武快速路通车。金武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将金武两地的行车时间由原来将近1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金武“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不仅有效带动金华城市向外拓展,还加速武义与金华的融合发展,迈入同城化时代。

金华至兰溪轨道交通工程、婺城新城区至杭金衢婺城互通的城市大道、甬金衢上高速……婺城正在积极谋划交通“外循环”优势,打造布局合理、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一港一轨四高四干五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金华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框架一拉开,老百姓突然感觉“城市变高变大变美了”。

自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婺城相继实施上浮桥、洪源、鲍杨、西郊、黄金苑、酒园等区块城中村拆迁改造,拆迁面积约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建设累计投资54亿元。

二七区块从“破”到“立”,实现美丽蝶变。这里不仅有金华人向往的滨水住宅、完善的路网体系,更有金师附小凤山校区、金华铁路文化博物馆、金华铁路文化公园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承载着几代人家国情怀的金华铁路文化馆已于3月开馆,占地近亩的铁路文化公园即将开园,一个城市新地标呼之欲出。这里将成为乡愁记忆的寻访地、历史文化街区的重构地、公共文化的聚合地、时尚生活的体验地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兴盛地。

高铁新城将成为人流、商业流的聚集地,培育打造以金融业、总部经济、生产生活服务业、科技设计服务业等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之花”。作为金华城市副中心,融入主城区“10分钟生活圈”的婺城新城区,正以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复为契机“二次出发”,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同步推进的还有城北区块、仙源湖度假区等,婺城力争未来三年拓展提升平台13平方公里,以打造“高品质都市形态示范区”和“平台拓展示范区”为重点,谋取区域发展平台空间最优化。随着基础设施、交通网、通信网、物流网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提升,婺城的城市扩容提质有了更扎实全面的内涵。

平台之能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基础支撑。为此,婺城区因地制宜谋划“五朵金茶花”产业新格局,以高能级平台吸引高大上项目,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业态,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

今年6月,氢途科技年产两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氢途科技所在的飞扬智能制造小镇,是婺城发展都市经济、实施“双城”战略的“一号工程”。仅一年时间,飞扬智能制造小镇从无到有,聚焦汽摩配零部件和新材料研发生产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以5G应用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龙头的数字园区。截至目前,今飞一期1号地块年产0万件摩轮智造项目、万里扬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氢途科技一期项目均已基本完成并调试开工。

去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批复设立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批复范围规划面积15.33平方公里,分临江、洞溪、婺新3个区块。以此为契机,婺城新城区二次出发,按照“科技创新策源地、生态宜居幸福地、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地三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一流的国际智造产业城、生态宜居幸福城,重点培育汽摩配、五金工量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去年10月,在婺城区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燕语湖畔,一场高水平钓鱼竞技赛事激情上演。当天,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名选手和名网红竞钓大师参加赛事,超过1.6亿人次在线观看,带动农产品销售万元,探索出“垂钓赛事+社交+电商+制造”的经济新业态,吸引总投资60亿元的观云小镇项目落户度假区。

师大创新城是浙中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板块,内含师大科创城、婺州科学城、师大跨境电商众创区,重点打造汽摩配、五金工量具两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生命健康、智慧教育、氢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婺城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样板区、G60科创走廊南翼桥头堡。

以飞扬智能制造小镇为中心,以汽摩配、五金工量具等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以制造装备、新材料为主体,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产城融合的“智造材料”之花;以高铁新城为主导,打造以金融业、建筑业、生产生活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等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之花;以婺城新城区为核心,打造人工智能等为主体的“智慧经济”之花;围绕师大经济圈,打造以信息经济、科创研发、文化产业等为主体的“科创文创”之花;组团打造集山水观光、生态旅游、度假养生、古村落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形成南北呼应的“休闲旅游”之花……如今,“五朵金茶花”渐露芳华。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婺城区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双城”战略迭代升级为总抓手,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构建“都市核心发展圈”“城乡融合紧密发展圈”“山区乡镇生态发展圈”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金茶花”计划,打造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的高能级发展平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