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宿设计案例徽墨圣地老宅新生婺源虹关村留

2022/5/19 来源:不详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m.39.net/pf/a_6670966.html
民宿设计权威媒体民宿美学的倡导者

总编/曾辉

编审/董丹

主编/唐唐

校对/叶婉蓉

编者按:

留耕堂,坐落在江西婺源的虹关村口,守望着穿越千年春秋的古樟,院子里有一棵百年古桂,沧桑斑驳的高墙上,雕刻着三百年来的岁月。

三百年前,虹关很有名气的为乾隆皇帝制作御墨的墨商詹成圭,为他的第三个孙子詹国涵修建了这栋大宅子,詹国涵一门心思只是读书,虽没有得中功名,却得到了状元、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彭启丰的青睐,为之题写“留耕堂”匾额,并落款“泰舒年学兄嘱,芝庭彭启丰题”。留耕堂修复与改造项目于年初启动,由设计团队与业主一起,通过修复、改建、创新而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目是虹关村近几十年来第一座按照传统工艺修建的房子,而修建的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成为当地非遗研究的重要资料。

△留耕堂院落空间中的新旧建筑关系

缘起徽墨圣地百年老宅

留耕堂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婺源属于古徽州的范围,虹关村位于婺源县城关北去50公里,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制墨圣地,有“世间烟墨七分出徽州,徽州烟墨七分出虹关”之说。虹关村詹氏家族就是虹关古烟墨的代表:正是詹元秀(-)改良了原有工艺,使虹关烟墨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品,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里就可以看到虹关詹氏墨品。

留耕堂是清末制墨大师詹成圭的第三个孙子詹国涵的宅第。建筑面对村口年的大樟树及近年来修建的村民活动广场,是当地少有的带院落的宅子。

特殊的区位和开敞的院落使留耕堂从古村密集的肌理中“游离”出来,这也是业主长租并修复改造其为民宿的原因之一。

△虹关村总体鸟瞰

正堂:怀揣敬畏的创新

建筑师企图在古建修复和空间创新中寻求一种平衡。对于留耕堂旧建筑部分,建筑师采取了克制的设计态度,尽最大的可能性保持徽州古宅的空间精神。与此同时,通过对正堂、天井、楼梯、餐厅等公共空间的改造,达到民宿功能的舒适性。此外,在局部位置,以可逆方式置入新材料、新形态,活跃空间气氛,形成新老对话。

正堂是建筑原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它往往起到点题的作用,是显示主人理想和品味的重要载体,在徽州古宅中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作用。

新正堂的公共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并结合空间新的功能和风格,重新定义留耕堂新老“主人”的情怀。整个空间以书、画、琴、茶为主题:正堂空间原有的布局被读书空间替换,地面采用架空处理,两边增设书架,阅读回归低坐的形式。

原空间保留完好的隔板墙被保留成为空间的垂直界面,与新加入的家具形成对话。正堂高处的匾额《留耕堂》仍居于原处,在点题之余成为整个空间的精神源点。

正堂东西两侧原为居住空间,一个改为画室,一个改为茶室。设计团队在天井中设计了一个镜面水池,水池上业主邀请当地艺术家以钢板为原料创作以山水为意向的装置,成为正堂的对景。天井西南侧附属空间安放了琴案,可以抚琴,东南侧仍旧保留建筑原始入口。△正堂空间原有的布局被读书空间替换△正堂东南角放置琴案

△正堂对景及山水意向的艺术装置

客馆:创造现代恬淡生活

客馆与正堂平行,两进,南面一进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改造后这里被设计为一个家庭套间,有自己的天井和独立的楼梯。北面一进,南低北高,四合,东侧有小门与正堂一跨相连,西侧连接餐厅,南侧两层,北房三层。

天井是空间的核心,也是此处唯一“透气”的地方。与周边古色古香不同,建筑师希望引入艺术性元素,活跃气氛。最终,一组“鱼跃龙门”主题装置被悬挂在空间中,金属的材料灵动的反射光线,给原本狭小的天井空间带来了灵气。△“鱼跃龙门”主题装置给狭小的天井空间带来灵气客馆北侧的三层是留耕堂民宿中最大,也最奢侈的客房。它独占一层,南侧的大玻璃可以把阳光很好地引入房间。人坐在床前,或躺在浴缸内,透过玻璃又可以将近脊远山,四季烟雨尽收眼底,虽不是古人的生活方式,但有古人的恬淡意境。△客馆三楼大客房△透过三楼客房窗户可眺望远处的风景

△正堂二层客房

餐厅:实用与气氛并重

餐厅分为三层,一楼为休闲区和2至4人小桌,二楼设两个大圆桌,满足多人用餐需求,三层为茶室空间。在满足客人就餐需求的同时,建筑师和业主还希望给予空间一定的休闲和文化氛围。

在一楼,一个手工壁炉被置入到空间中,略显粗犷的风格给室内平添了农家的气氛。壁炉北侧的天井,业主邀请了著名艺术家文那创作了高九米的《墨神图》,将徽墨故事以现代插画方式展现出来。在点题之余,也与留耕堂整体设计思路相互应和。

二层设置了一间小棋室。透过大玻璃窗,棋室与客馆的天井可以互看。建筑师在棋室屋顶设计了一个桶型天窗,将天光引入室内,形成戏剧性的光圈。棋室室内素朴,并没有过多的装饰,榻榻米配以白墙,让人静心。唯一的装饰来自北侧墙面,设计师采用宣纸裱褙,背后暗藏灯光玄机。关灯时,墙面平整无奇,开灯时显示出一轮满月。

三楼由原来建筑杂物间和屋顶平台扩建而成,可以很好的瞭望村口大树、溪流和稻田,具有很好的视野。建筑师采用了玻璃立面的处理方式,尽量使房间通透、轻盈,避免过重的体量对老建筑部分的影响。△餐厅一层的手工壁炉为空间增加了农家的气氛△棋室空间中隐藏的“一轮满月”△餐厅三层茶室具有良好的观景视野

院落:新建筑创造新场域

由于虹关村未来巨大的旅游潜力,业主希望利用院落增设一个对外服务的空间,平时作为咖啡厅使用,兼作小型会议和教室功能。对此,建筑师一方面认为是很必要的,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建筑过于突出。因为,太突出的新建筑势必会影响留耕堂老宅的主体地位。

最终,咖啡厅选址在院落的东南角,以东、南院墙为边,以场地现存桂树为心,划出一道弧形边线。新建筑没有采用传统的风格,它更像是一个无风格的几何体。为了不“占用”户外空间,建筑师希望将新建筑的屋顶也利用起来。

一个逐级抬高的阶梯型屋顶建筑被设计出来,下部空间作为咖啡及多功能厅,上部为屋顶平台,成为户外就餐、活动的场所。上下两个空间通过一个优雅平缓的阶梯连接,既强化了新建筑的特征,突出了老宅主体性,又为本身平淡的庭院提供了竖向维度上的丰富体验。

阶梯下部较低矮的区域,利用竹子创造了“竹林”的意象,回应了场地中原有的竹林,也为儿童提供了游戏空间。△新建筑具有逐级抬高的阶梯型屋顶△阶梯创造了“竹林”的意象,也为儿童提供了游戏空间新建筑的屋顶外饰面采用木板,修复老建筑时候遗留的旧木料经过打磨加工后,被重新使用,建筑师希望新建筑可以具有可持续思维。

新建筑四面均是玻璃幕墙,保持轻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引入阳光。内部空间朴素,家具均可移动,使空间可以灵活布置。

配合新建筑,院落的景观也做了设计。平静而不刻意,是院落景观的总体思路。桂树和枣树被保留,成为院落中的制高点和中心,铺装采用徽州当地石板,引入村内明渠在院内形成小水系。

老建筑是院落的主背景,而新建筑作为前景,适度分割了院落和村口广场,同时以一种环抱的姿态,凸显了桂树和老建筑立面的重要性,使庭院空间更加立体。△新建筑室内外关系△老建筑是院落的主背景,而新建筑作为前景,适度分割了院落和村口广场△新建筑的玻璃立面与村落环境产生对比△建筑与村落的环境关系△院落入口△老建筑斑驳的墙面成为新建筑的空间背景△咖啡吧台

主持建筑师: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民宿产业分会副会长

如何找到我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