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从
2023/1/25 来源:不详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事项,都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政策,从规划、政策、投入、项目等各方面重视农村、倾向农民,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典型,推动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从有向好转变。
“一站式服务”让村级服务更便捷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近年来,各地加大“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群众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浙江省诸暨市在全省首创“一证通办一生事”改革,建成“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索引,实现涉民数据共享应用,群众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查询56类民生数据信息,镇村延伸应用覆盖率达%,个事项可以通过数据上传,实现“一证通办”,全面打通了行政审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市个村(社区)建成了示范型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其余建成标准型中心,按照“一门受理、全程服务”的要求,全市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均可为群众办理人社、民政等项涉民事项,村级月均办件量已达近万件。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为了方便居住分散的农牧民群众办事,全县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4所,便民服务站16个,通过定点代办+流动代办,让“乡镇便民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便民联络员”三个节点联动起来,保证任何时候农牧民群众办事都能找到人,办结事,通过全天候的便民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农牧民群众办事。
湖南长沙市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在全市率先构建一站式智慧农村(村民之家)体系,统筹设置专业窗口和综合窗口,实现“一岗多能、一窗多办”。梳理计生证明、低保办理、高龄补贴等“就近办”事项项,其中“服务前移、网上办理”事项27项;党务政务类事项32项;“窗口前移、全程代办”事项54项,推行“5+x”预约制度,“帮代办”制度和台账管理等制度,充分运用宁乡市政务服务网、智慧宁乡移动app、自助终端等网络平台,实现群众办事“网上办、减证办、就近办、帮代办”。现在村民到便民服务大厅和专门服务窗口办事,基本能够做到不见面、跑一次、就近办完事。
完善投入机制构建服务体系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只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有盆满钵盈的收益。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上围村,自年以来共整合资金0余万元投入到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标准建设了包含一站式服务大厅、活动室、图书室、休息室、电商室、会议室、调解室、人大代表室等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通过资金整合,完善了便民服务、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立健全也带动了各项公共服务制度落地,百姓面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享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生活便利,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现在的上围村垃圾有“归宿”,日常有保洁,设施有维护,爱好跳舞人在休闲广场跳广场舞、扭大秧歌,喜欢运动的人在活动室打台球、下象棋,图书室成为孩子们学习好去处,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村民代办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做到小事儿不出村,大事儿不出镇,真正实现民事村办。
河南省兰考县桐乡街道通过申报项目、自筹、群众参与等方式,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在公共服务资金保障方面,整合垃圾处置、河道管护等涉农政策资金,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在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方面,按照“保基本、全覆盖”的原则,实行每村10万元/年的财政保障标准。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实施水、电、气、暖、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必备的硬件资源。
重庆市长寿区通过设立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探索实施农村公共服务与民主管理融合机制,把专项资金管理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交到村民手中,让农村“公共事”变为农民“自家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取得显著成效。
多元化供给均等化服务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部署,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抓手。从年起,山西宁武县按照县乡医疗一体化思路,立足县情,着眼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医院为龙头组建了医疗集团,整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乡村医生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强化管理指导,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全面提升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江西省婺源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县域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增加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目前,婺源县已基本实现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呈现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共享化。
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供水格局,自年以来山东省嘉祥县全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主管网已铺设到所有村村头,个村通水运行,受益群众58万人,让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源、同服务”,初步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广大群众享受到了高标准、均衡化的服务。
山东省青岛市编制了首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按照“劳有应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贫有力助”的要求,力争到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建立管护机制确保稳定运行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陕西宝鸡市出台意见,在摸清家底、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落实管护责任,从年7月份开始,宝鸡市将全市处农村供水工程、近8.6万眼机井、公里灌溉渠道和个村卫生室、个农村幸福院、个行政村的水利设施明晰产权、统一管理,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短板和痛点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为探索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运行中常见的“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管不好事”等难题,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一手抓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一手抓村级公共服务提升,探索建立了集农村垃圾收运、河道保洁、绿化管护、道路管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村容村貌“三乱”整治、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维护、文体活动设施管护“八位一体”的运行维护机制,围绕公用公共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的主线,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先后制订了《农村(村庄)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通则》等4项地方标准,主导或参与《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了一套管护标准,实现城乡环境的常态化、长效化管控,使当地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也为乡村治理办法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树立了农村公共运行维护的“扬中品牌”。
江苏省泰兴市通过“美丽乡村”物联网平台科技监管手段,在村庄环境与管护干部、保洁人员之间建立实时连接机制,构建从村干部到中心户长再到保洁员的一套管护体系,重点解决城郊结合部、偏远庄台等薄弱地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到位,真正做到全域整治、全面督查、全方位提升。
为总结各地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做法,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农民日报将陆续刊发一些地方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实践探索案例,供参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焦宏见习记者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