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一百一十三
2022/11/25 来源:不详21世纪初,刚刚结束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答辩的潘卫东在“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副团长,时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勇民的帮助下,获得了中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资助前往法国攻读博士的机会。在法留学期间,潘卫东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的中欧之间在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的他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药学知识、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如今,一直扎根贵州的潘卫东,正以万分的努力践行自己当初的报国承诺。
连跨三级,潜心遨游学术殿堂
潘卫东的家乡是被誉为“梦里老家”的江西旅游名城婺源。而位于江西、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婺源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一个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小山城,但这里的百姓一直保持着尊师重教的淳朴民风。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由于相对落后的教育和闭塞的信息,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潘卫东也只考上了师范类大专院校——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潘卫东回到家乡一所偏僻的中学任教,但他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梦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于年考上了贵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农药的合成工作。自初中开始便喜欢化学的他满心欢喜,“这对我而言是跨度最大的一步,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这其中要特别感恩父母和导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潘卫东回忆道。
因潘卫东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良好表现,经导师举荐,得到了当时教育部“春晖计划”支持的“留法学者支援贵州建设服务团”副团长——时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勇民的赏识,并在其帮助下顺利获得了“法国教育部中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资助,前往作为世界三大糖化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切身体会到了当时的中法之间在工资福利、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差距:1.当时中国的平均工资只有人民币左右,而法国的最低工资已经到了欧元(当时相当于0元人民币)以上;2.学生或低收入人群租房有30%-70%不等的房补、上大学几乎不需要学费;3.城市中地铁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和高铁等联通整个西欧。可以说,当时的西欧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堂,让很多中国学生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而潘卫东却因此从内心深处激起了更高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并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科研技能、实现科技报国。最终,他只用了22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一般学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博士论文,并以全优的答辩成绩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抗感染药物研究水平,他又前往比利时Namur大学,师从StephaneVincent教授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博士后研究,为回国从事抗感染药物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立足贵州,深挖民族药资源
贵州的中药民族药自然资源丰富,号称“黔地无闲草、夜郎多良药”,也是中国的四大道地药材之都。但长期以来,中药民族药相关的研发力量薄弱,相关产业持续发展步履维艰。深知是祖国和贵州人民给予了自己前往欧洲学习先进药学知识的机会,不忘恩情的他一直希望回国致力于贵州的大健康医药事业。自年3月回国入职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以来,潘卫东长期扎根贵州的医药科研事业,依托贵州省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多样的民族医药文化,从具有明显的资源及地域优势特色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中开发出化学结构独特、作用机制新颖的抗感染新药(新农药),在基于贵州中药民族药资源的天然药物(农药)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科研项目。
近年来,潘卫东开始带领团队研发和优化一系列具有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控功能的中药复方功能肥料制剂,并在全国多个省份的中药材、茶叶、烟草、草莓、水稻等经济作物上实现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替代或生态种植,同时进行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在经济、生态和社会领域产生显著效益。
潘卫东发表相关研究结果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8项,其中PCT国际专利授权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基于其出色的工作成绩,潘卫东自回国以来已先后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计划、贵州省第八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获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成功组建包括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助理研究员在内的天然抗感染新药(新农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同比利时Namur大学及新鲁汶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担任《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Letters)》《欧洲药物化学杂志》等多家权威SCI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同时还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与农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勇当重任,助推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不光科研成绩优异,由于其良好的教育背景、积极的工作态度及细致的工作作风,潘卫东于年10月被破格提拔为科研开发处处长,开始了科研和管理双肩挑的生涯。期间,他一直坚持以德为先、任劳任怨,积极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为科研人员做实事。主要有:作为核心成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申请并获批贵州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助国重室获批了年度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协助完成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YaacovBen-David教授的全职引进;分别于、和年在贵阳组织举办三次重要的药学国际会议,增强了贵州医药领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此外,还大力加强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加强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积极引导单位科研人员加强成果转化。
目前,潘卫东正在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团队及内涵建设工作,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能取得科研和管理成绩的双丰收,实现他“永怀感恩之心、矢志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
本文来源:中国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