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一首小诗暗含大学问,首句只用一个地
2023/11/19 来源:不详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s://m.39.net/news/a_5969989.html朱熹(年10月18——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省婺源县。南宋著名诗人、儒学大家、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楚词集注》、《晦庵词》等。提起朱熹,大家可能都会认为他是一位特别庄重、特别严肃的大学问家,可是,就是这位在我们印象当中特别严肃庄重的大学问家,却写出了一首给人暖暖的、温馨的却又通俗简单的七律小诗,尤其是在这严寒的冬日,读起来直让人心里升起一股春日的暖流,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小诗:春日《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初一看,这就是一首透着春光明媚的写景七律,“胜日”指的就是好季节、好天气,其实就是指春光明媚的春日,“寻芳”指的是踏青、赏春,“泗水滨”就是在泗水河的边上。这第一句就是写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春日里,来到一条叫泗水河的岸边寻芳踏春,寻觅春色,看吧,这里有无限的春光,到处春意盎然,焕然一新。前两句重点突出的是一个“新”字,为什么要用到这个“新”字呢?因为一年一次的春天到来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也只有春光明媚的春天才配得上这个“新”字,可见作者斟词酌句何等恰当。那么作者重点突出的“新”字,到底新在何处呢?且看下面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暖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在东风的吹拂下,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岂不就是一个新的春天吗?整首诗读下来,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新的春天到来了,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开始新的追求。这首诗要放在唐朝的一些诗人笔下,也就只是描写春天的一首小诗而已,可是放到朱熹的笔下就不一样了,朱熹是谁?他可是一位宋代的大儒学家,又是哲学家,他写这样的一首小诗如果仅仅为了描写春天,那他就不是朱熹了。那么文友们,你们能看出诗中哪个地方暗含着其它的寓意吗?线索就是诗中“泗水”这个地方,在山东曲阜(孔子故乡)的东北方向,有一条河就叫泗水河,我们初一看,朱熹这样写也没什么奇怪的呀,不还是写景吗?无非就是这样理解:在一个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日里,年老的朱熹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曲阜的泗水河边,看到满眼的春色,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小诗。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答案告诉你:不是的。因为朱熹所处的时代是南宋,那个时候整个淮河以北都被金人所占领,山东曲阜也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朱熹是不可能来到山东曲阜的,更不可能在泗水边悠闲自在地踏春。据史料记载,朱熹一生从没有去过金国,更不会来到山东曲阜的泗水河边。所以,诗中所写“泗水滨”根本不是他的眼前景,“泗水边”的春色也不是他的眼前景,他这是在想象中的创作。但是,也有一个可能存在,在朱熹的家乡也有一条河叫泗水河,据史料记载,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即公元年12月,到第二年的五月,朱熹曾经回到祖籍江西婺源进行祭祀扫墓,他在祖籍度过了那年的整个冬天和春天,要说这是他在家乡的泗水河边写的这首诗也不为过,但是如果仅此而已,我们也忒太小看了朱熹。上面已经交代过,朱熹作为宋代的大儒、大哲学家,难道只为了写家乡的这条小小的泗水河吗?肯定不是的,但是我们可以说,可能是家乡的这条泗水河引发了他对曲阜的这条泗水河的想象和记忆,而这个记忆,是孔门儒家文化的记忆。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当中,有所谓的“洙泗”之说,指的就是流经山东曲阜的洙水和泗水,洙水现在已然不存在了,只有泗水,但还有一座洙水桥。据说孔子曾经在洙水和泗水便聚徒讲学,所以后来“洙泗”就成为儒家学说和孔门的象征。南宋以前有很多的诗人用“洙泗”来代表孔子儒家思想,比如魏晋时期的阮侃《答嵇康诗》:“洙泗久已往,微言谁为听”,指的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综上所述,通过诗中“泗水滨”这条线索,让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写此诗的深意并不是休闲踏春,作者“寻芳”寻的是孔圣之道,借“泗水滨”来表达他所向往的孔门儒家思想。初读此诗给人的感觉这就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七律小诗,就连题目给人的感觉也是一首写景小诗,其实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寓理于景的哲理诗,写理而不显山露水,这才是朱熹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