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探索来自10个中国
2023/6/28 来源:不详北京最好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探索——来自10个中国乡村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近日在内蒙古、湖北、江西、湖南、北京5个省区市的10个乡村调研了解到,“三农”工作重心已实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这些来自中国最基层的探索,不断闪现出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智慧光芒。
党建引领:群众话有处说,难有处帮,理有处讲
看到张凤珍等4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自家门口,袁宝柱面露喜色,激动地迎了上去。
66岁的袁宝柱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新建村,一对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我有肺气肿,老伴儿的腿不好使,都出不了远门。”了解到袁宝柱的困难后,村里党员干部组成的“拉话话”(谈心)志愿服务队频频登门,从拉家常到跑腿代办低保,从帮忙解决供暖问题到报销医药费,队员们的一举一动让袁宝柱暖心。
“没有党的关怀,这个家早就散了!”袁宝柱握住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固阳县位置偏僻,老弱病残等农村留守群体面临诸多难题。年,固阳县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先后在72个行政村成立74支“拉话话”志愿服务队,以走村入户谈心的形式,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帮,理有处讲”,至今已服务5万余人次,解决难事急事6万多件。
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方能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我是党员我争先,责任义务记心间……急难险重敢向前,兴业持家帮带联,扶贫帮困讲奉献……”走进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张“党员公约”被贴在醒目的位置,也深深刻进了当地党员干部的心里。
“在‘党员公约’引领下,全村多名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干、走在前,包保联系全村多户,认领服务‘责任田’。”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建军说。
“看到他们就踏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党员干部守在老百姓身前的画面,村民占志启记忆犹新,“一个个党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政策,在交通卡点24小时执勤,劝村民远离风险,他们自己却一趟一趟出去帮我们买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物资……”
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打通了农村治理的“神经末梢”,画出了乡村振兴的“同心圆”。
产业振兴:激发乡村新潜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
“双抢”时节,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枫林村的稻田里一片繁忙,只见十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
枫林村有村民多人,基本农田和林地近1.3万亩,田多人少。然而,大量青壮劳力仍然选择出去打工。种田不赚钱,靠啥振兴?枫林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如说,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全村的干部群众。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农民适度规模化经营,依托富硒土壤优势,主动与大公司对接,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模式,成功打破困局。
“种田有帮手,卖粮不愁价。村民农忙时是机车手,闲暇时是工厂人,拿着几份收入,留村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张金如说,村里已流转土地0多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1.7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万元左右。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浩荡汉江,奔涌而下,经过湖北省老河口市时,冲积出一个沙洲——王府洲。晨光村就在这里。
龚存福是晨光村村民,也是老河口市伍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炎炎夏日,正是各色蔬菜竞相上市的季节,采菜、卖菜,龚存福隔三差五地往返于村子与市区之间。目前,他流转了多亩土地种植蔬菜,去年年收入突破万元。
“汉江的水好,我用的又是有机肥,菜的品质很好,好卖得很。”龚存福不光自己靠种菜发了家,还带领村里20多位村民一起致富。
在一江之隔的湖南,一个依靠众筹逆袭的小村庄踏上了产业发展新路。湖南省浏阳市田溪村位于群山之中,年,这个村的贫困率接近30%,曾经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村支两委班子苦苦思索出路。几经商议,村里决定成立筹备领导小组,用众筹这种新潮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这一关键问题。村支两委团结肯干,村民热情积极。如今,田溪村以“党建引领、支部主导、村民众筹、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出浏阳市西溪磐石大峡谷景区,并于去年成功申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目前,各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加速态势,产业体系日益完备,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生态宜居:绿水青山带笑颜
一场雨过后,鄂尔多斯高原上凉风习习,天高云淡。
“这么好的日子,每天像过节一样。”63岁的牧民门肯吉日嘎拉把牛群赶进圈,热情地把记者让进屋,不一会儿,香喷喷的奶茶就端了上来。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位于库布其沙漠北缘,门肯吉日嘎拉一家6口就居住在这里。
走进房内,只见瓷砖地面干净整洁,墙上简单装饰着两幅壁画,液晶电视等新式家电俱全。老人感慨地说,草原生态好了,牧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门肯吉日嘎拉家有多亩草场。上世纪末,草场严重沙化,一眼望过去黄乎乎的,牛要养三四年才有来斤重。如今,他家的草场里满目葱茏,养着头牛和多只羊。“去年纯收入40多万元吧。”
过去20多年里,杭锦旗牧民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科研机构、企业支持下,禁牧休牧保护牧场,学习现代养殖技术,实现了沙漠增绿、牧民增收的梦想。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成色。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童周岭村小朱湾,因美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吸引游客接踵而至。
小朱湾位于梁子湖畔。7年前,小朱湾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守着好水好风光,却一直受穷。童周岭村党支部书记罗刚玉说,以前,湾子里连像样的马路都没有,全村缺乏排水设施,污水横流,猪屎牛粪到处淌。
改变发生在年。这一年,五里界街道对小朱湾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短短一年时间,不毁一棵树、不填一口塘,小朱湾“化蛹成蝶”,被改造成一个生态优美的湖畔村庄。
“看着村子变成城里人爱来的地方,在外打工的儿子几年前回村,开起了农家乐。”67岁的村民曾庆志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农区,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壮美的乡村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圆梦,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乡风文明:既要塑形,也要塑魂
连日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严田村的村民纷纷参与晒“微家训”活动,一股浓郁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以田为本、以严治家”。严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其良说,村庄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在祠堂“秩叙堂”建立家风传承教育基地,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村里还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改变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筵席等陈规陋习。
“村里还开设道德评议会,吸纳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参加。”李其良说,在秩叙堂里“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通过村申报、镇评比,把好家风户选出来;通过群众提、代表议、党员审和镇党委把关等程序,把“诚实、守信、和谐、创新”的好村风树起来;引导村民把“崇德、乐善、明礼、向上”的好民风亮出来……
5年来,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持续开展“正家风、清村风、淳民风”活动,把乡村建设由“景美”向“人美”转变。截至年底,全村已有62个家庭被评选为好家风模范户,评选模范婆婆、模范儿媳94户,大大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
生活富裕:踏上共同致富路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乡村振兴是关键一环。
填资料、签字、盖章,走完一系列流程之后,43岁的邵流飞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的“新居民”,获得了“新房”30年的租住权。邵流飞是赤峰人,常年在达拉特旗做生意。
这笔“交易”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成立——这个内蒙古首个乡镇一级“交易所”,能够进行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多个品种的流转交易。具体实现形式,是村民把空置的房屋交给合作社,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信息提交到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平台,然后进行交易。
集体化、合作化、集体股权化是林原村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向。树林召镇镇长乔有世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就是抓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各类资源和资产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中心村和镇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和治理升级、生态升级。“四个升级,融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未来村’。‘未来村’正在建设中,未来并不遥远。”乔有世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不少乡村已经规划从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等多角度、全方位落笔,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幅幅火热的场景,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正在记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建设步伐……(执笔:董素玉、刘宗荣、任会斌、徐曼曼,参与采写:侯文坤、熊琦、安路蒙、程迪、余贤红、刘良恒、田晨旭、鲁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