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镇是徽州典型的江南水乡,彩虹桥被
2023/3/19 来源:不详清华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北部的五峰山北麓,星江河上游,鄣公山南麓。东连浙源、沱川两乡,南邻思口镇,西接甲路乡,北靠鄣山、古坦两乡,素有“千年古镇”的称号。清华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唐开元28年始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唐天复元年迁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历时年。建国前夕,清华属新华乡,建国初属鄣西区,年为县第五区区政府驻地,年为清华人民公社,年改为国营鄣公山垦殖场清华分场,年5月恢复清华镇。,是江西省个重点建制镇之一。
彩虹桥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传说,桥落成之日,有彩虹悬于蓝天,双景媲美。桥长米,宽7米,上有廊亭,廊亭两旁设长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这座桥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建筑。
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彩虹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桥体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的完美结合,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建造的生命力,建桥的地理位置也科学合理,建在最宽的河面上;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根据洪水主流速桥墩之间的差异分布;条石砌法的紧密牢固;桥面设计理念的长远、实用,易于后人维修,充分体现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延续的哲学思想。历经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朴、厚重、积淀感强。
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连接,解读了古徽州桥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发达。人生的最佳境界,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踏上一道吉祥、美丽的彩虹,飞黄腾达,何等风光、潇洒、光宗耀祖。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祈盼。
桥下的一池碧水,因篆刻流派鼻祖文彭与何震泛舟于此,见这里秀美风光,文彭欣然在临水石壁上题刻“小西湖”而得名。上千年的水碓作坊,依然演示着古人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磨粉。一道简单不起眼的石坝,几百年来保护彩虹桥周边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生态保护神”。
彩虹桥两岸,群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双河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西省的徽派村庄,小桥流水人家是所有这些村庄的标准配置,那些建筑大多数都比较典型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双河村来的人不是特别多,因此显得比其他一些村庄安静不少,但景致却也是有点惊喜的。
清华的双河村,过去通过另一座廊桥与老街连在一起,这里保持了与唐代老街相同的格局,岳飞到婺源曾作诗:“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骑上自行车,沿着街上的青石板路前行,两侧的古建,古店铺一一而过,有如走入一段历史老街保持得比较好,村口右侧还保留了一座木板桥通到对面的村庄。
一条清澈的河流,一架巨大的水车,一条窄小的花石板小道,一片翠绿的竹林,一排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一个原始的风车轴动房,组成了清华镇独特的风景线。水车边一个上千年的水碓作坊,依旧向人们演示着古人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磨粉的过程。水车在水流推动下咿咿呀呀地转着,四个舂米的舂子被带动起来,发出咚咚的声响,使人思绪不自然地飘向了远方。
清华镇上一条很宽阔的浅水滩上一条由小石墩连成的小路,如丝带般地缠绕在绿水之上,流水泛起细小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小路旁的青草,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安静、祥和。站在河中心的石头上,抬头远望,两岸一片青葱翠绿,高大的桥影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十分清楚。
清华镇上随处可见沿溪河两岸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以及横跨河上的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镇上清澈的溪水中,倒映着屋影、桥影、山影,山光水色与古民居融为一体,如一幅山水泼墨画。漫步清华镇,沿河行走,山川、流水、小桥等不断从眼前闪过,内心会油然生出一种异常舒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