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西婺源为
2023/2/13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news/a_6010350.html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资源消耗率、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制约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自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以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出地位[1];“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
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本身具有复杂性,受到发展水平、研究时间、统计资料等因素的影响[3],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各方面和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以县域经济结构状况为基础[4],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分析[5],综合自然–经济–社会(NES)复合效益评估[6]、生态服务价值评估[7]以及指标体系评估[8]的“五维分析法”,可以对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进行评估。婺源县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研究对象,对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进行评估,研究婺源县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总结出县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特色模式,提出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
生态文明是人类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发展形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城乡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重点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在评价生态文明情况时,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因此研究将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作为基础评价指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建立高效的体制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因此研究将相关举措分析作为评价指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协调统一,因此研究将NES效益评估体系纳入评估标准。最后,由于各地区的生态资源和发展形势差异化明显,为了同维度比较,研究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将自然资产货币化,用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使用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结果数据化,用以评价县域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见图1)。
图1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方法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分析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从经济建设领域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分析旨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总体思路、保障措施和实施路径,从政治建设领域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ES复合效益评估可以有效地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角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明确县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潜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总结提供自然生态基础。本研究基于优化后建立的价值体系标准[9],以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换算基准,构建了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10]。
表1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是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参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结合前期项目成果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11],针对县域生态文明的特殊性,考虑县域城乡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实际情况,构建了针对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指标体系的评估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总结提供技术支撑。
表2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
双目标渐进法相较于极差标准化等归一化方法更具科学性,且可较为实际地反映现状[8];在进行权重分配时,均权法更侧重指标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可以较好地避免人为因素干扰[12]。因此,本研究采用双目标渐进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使用均权法进行赋权。研究基于婺源县—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政府信息公报、学术研究等资料。
三、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估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土地面积约为km2,常住人口约为34万。近年来,婺源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中国天然氧吧”等。
(一)婺源县产业结构分析
年婺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7∶34.42∶56.31。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拉动经济增长4.92%,第三产业占比较年提高2.17%。其中,全年接待旅游人数为.8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增长52.7%;门票收入5.1亿元,增长19.9%。通过旅游业进一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带动推进服务产业发展,形成了“生态旅游+”的产业新格局,持续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分析
婺源县通过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完善考核和追责制度,将各项评价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个相关单位,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工业和“生态旅游”等措施,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同时,积极聘请一大批符合生态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为婺源县的“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为婺源县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婺源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山塘水库“承包制”、禁伐天然林等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婺源县域生态环境。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江西省绿色低碳示范县、饶河国家湿地公园,江湾镇获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为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三是形成“生态旅游+”社会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体育”的模式,累计承办了余项重大体育赛事,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和江西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生态旅游+文化”的开展,深入挖掘传播朱子文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年,全县以旅游商品为主的传统文化企业和商铺有多家,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为加快改善旅游环境,婺源县组建了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调度中心(旅游),积极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活动,为县域“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婺源县NES复合效益评估
婺源县“生态旅游+”产业稳步推进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环境质量维持良好水平,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不断攀升,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率稳步提高。婺源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到82.64%,空气、地表水达标率为%,负氧离子浓度高达7×~1.3×个/cm3,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0余种。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为蓝冠噪鹊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蓝冠噪鹊已发展到3个种群,约只的规模。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年婺源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万人和亿元,分别比5年增长了8.94倍和47.2倍。从事旅游商品、餐饮住宿的个体工商户近家,同时也带动8万人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存款达2.05万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比重达56%。经济效益显著攀升,实现了从生态资产到经济资产和社会资产的转变。
(四)婺源县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婺源县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如表3所示。婺源县林地面积超过2.45×hm2,其中耕地面积超过2.15×hm2,牧草地面积为hm2,流域面积为hm2,湿地面积为hm2,其余城镇工矿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hm2。根据初步核算,婺源县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约为89.9亿元,人均为元,与人均GDP合计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巨大优势,显示出婺源县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表3婺源县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
(五)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评价
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各指数层得分如图2所示,各指数层由指标层经归一化、加权之后得到,得分大多分布于60~,其中环境质量指数、绿色消费指数、制度创新指数、信息共享指数四个指数得分在90分以上,达到良好水平。仅有承载力指数得分低于60分,承载力指数主要由指标层的生态承载力指标构成,婺源县位于北温带落叶林带,易受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生态承载力较为脆弱。从江西省全省来看,婺源县的生态环境和绿色治理两项领域层得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向较弱,整体略弱于江西省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婺源县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承载力。
图2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各指数层得分图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压力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准确评价各区域生态文明现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提出了以县域经济结构状况为基础,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分析,综合NES复合效益评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及指标体系评估的“五维分析法”。
本文以婺源县为研究对象,通过“五维分析法”的分析和验证,识别并评价了婺源县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导,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目标,形成的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然而,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禀赋良好的地区,婺源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如需要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制定多样化的“生态旅游+”模式;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强化生态红线管理,提升生态资源直接和间接价值等。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婺源县基于“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对于类似具有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县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五维分析法”可以从不同维度有效鉴别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支撑区县补齐、补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对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五维分析法”没有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序列,因此对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