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篁岭,一座深嵌在山脊的小镇,中国最美
2024/8/3 来源:不详唯美篁岭,一座深嵌在山脊的小镇,中国最美的晒秋地唯美篁岭,晒秋是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符号。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各式徽派建筑给春夏秋冬分别烙上文化印记,入口跨路五凤楼,名曰“春和楼”取“至若春和景明”意。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建用于祠堂等门楼建造,寄寓宗族人才辈出。春天是婺源“梦里老家”最美季节,朱熹曾赞: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次回故里婺源省亲都在春季;“夏耘亭”取夏季耘田意,一座跨路而建的路亭,外立面敞空,兼观景功能。婺源多路亭,有五里一桥十里一亭之说,用来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等。婺源篁岭夏季昼夜温差大,晚上需盖被而卧,颇有“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之意境;“秋实亭”名取春华秋实,一座四角观景亭,供游人尽览美景、骋目抒怀。婺源古亭功用兼而有之。秋天的婺源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闻名遐迩“婺源篁岭晒秋”。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数百年来,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绝无仅有的”晒秋”风情画。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晒秋”,是一个有温度的画面。它本是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农俗,只因一个不小心,误闯了诗人的眼,挠痒了摄影人的心,成了人们心中,最诗意的秋景。在古居深山的篁岭,每当天气转凉,秋意渐浓,他们都要捧出层层叠叠的簸箕,将红的辣椒,黄的皇菊,橙黄的孔雀草,晾晒在秋日里。村民们日出晾晒,日落收藏,赶上什么晒什么,山里种的,地里长的,红的辣椒,黄的玉米,绿的豆角,紫的茄子,还有稻谷,南瓜,芝麻……晒的都是他们劳动的成果,丰收的喜悦。他们最喜欢这秋天的阳光,晒的日子红红火火,亮亮堂堂,幸福,就该这样晒出来。走过村落,还会看到每一户农家院落里,一串串玉吊坠似的玉米、白菜,簸箕上切得层层叠叠的南瓜片。阳光满院,空气中弥漫着作物的芳香,人们忙前忙后,不紧不慢,在这里,人们还保留着最传统的方式,岁月仿佛静止一般,简简单单,秋收冬藏,远离尘嚣,怡然自得。晒秋是一种非常普通农俗现象,只是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晒秋的方式不同而已。北方由于雨季短,天气较冷,多建有平房,房顶就是晾晒庄稼的最好场所。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居住的多是瓦房而且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晒秋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农俗现象,只因各种自然条件不同,晒秋的方式也是不同。北方由于雨季短,天气较冷,也多数是平房,所以房顶是晒秋的最好场所,而江西、广西、湖南等生活的也多数是瓦房,也是利用房屋前后以及自家窗台屋顶晒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然后婺源篁岭的晒秋已经成为农家丰收的盛典,晒秋也成为当地一个旅游胜地。